0632 老学阀的常规操作(2 / 4)

加入书签

石广元勐擦汗,“不是、不是……”

三人都有些害怕这理论陷入逻辑障碍,最后无疾而终。

庾献却诧异的反问道,“若无良知,那还是人吗?我们把他直接砍死就是了。”

我靠!

这话不但石广元不敢记,就连陈纪也听得一头汗。

大老真是奔放啊!

当即耐心解释道,“我们的本性中,有相同的,不假思索便能明白的价值观念,那便是我们的良知。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这样的东西,无论贤愚,无论身份,都能彼此认可。我们以共同拥有的良知,作为价值尺度,自然就可以达到董子所要的人心凝聚了。”

石广元闻言,赶紧不动声色的奋笔疾书,“或曰:人心殊异也,何以定于一?庾子曰: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明明觉者也。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崔州平还不知道石广元暗戳戳的一个“或曰”就把他的戏份抹掉了,暗暗得意了一会儿,他又赶紧问道,“敢问叔父,这世间人有善便有恶,若是那恶人良心丧尽,又当如何?”

他不但要出现在《庾子》中,还得把这关系锁死了。

陈纪本对崔州平插话有些不满,这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

但三人一转念。

咦,似乎有道理啊?

这很学术。

庾献见石广元提笔不动,纳闷的看了他一眼,“怎么不写了?”

又疑惑的问了一句,“有违禁词吗?”

的确,庾子的理论大多可以自圆其说,只是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若人无良知,又如何致良知?又如何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呢?

这套学说,不就土崩瓦解了吗?

三人都紧张忐忑的注视着庾献。

这套理论极为高妙,为当前源出多头的儒家学问,找到了梳理真伪,辨明优劣的路子。而且能切实的将儒家理论,运用到治理天下的手段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