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5 才高八斗借四斗(2 / 3)

加入书签

如今董白压下了长安的动荡,诏命使节再次传达四方,除了袁术桀骜不驯,另外两大势力袁绍和公孙瓒,都表达了臣服的意思。

蔡睦和士孙启这次的长安之行,颇有些破冰之旅的意思。

因此,请托、送信才是整场送行宴的主题,诗词唱和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在他的干预下,蔡文姬没被南匈奴的左贤王劫走,却成了董白的左膀右臂。

这件事到底是福是祸,庾献也不好估量。

但现在斑斓随时可能依靠“骨身”、“肉身”和“魂身”重回世间,到时候她必定会依靠董白的权势,夺回巴蜀之地。

战乱一起,手握“夔牛战鼓”这样沙场凶器的蔡小美人儿,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不管是出于对此事负责的态度,还是还上蔡文姬在“洛邑鬼城”相助的情分,庾献都有必要提醒一句。

他们心中的长安,不是那座夕阳下的荒城,而是大汉繁盛的气象,荟萃的人文。

等众人唏嘘罢,这才有人注意到了刚进来的崔州平,接着目光落在旁边的生面孔上。

崔州平不等众人询问,就主动介绍道,“庾叔叔乃是郭奉孝的长辈,这次过来是给蔡子笃送行的。”

接着又对蔡睦解释道,“庾叔叔和伯皆父女有旧,这次为子笃践行,也是有些话要交代。”

众人听说是郭嘉的叔叔,无人敢造次,都露出了礼貌的笑容。

不过此事不好宣之于口,庾献只好向人索来纸笔,对蔡琰写下规劝之词。

等到书信密封,交给蔡睦,庾献这才察觉场中局面有些冷清。

不过这也正常。

这是送别宴,在场的又都是高门子弟,和长安城中掌权的重臣们恢复联系,才是他们此行的最主要的目的。

他们需要朝中重臣们及时通气,掌握天下的动向;朝中的重臣也需要这些地方豪族作为声援,内外呼应。

郭奉孝那吊人,可不是好脾气的。

见无人出言挑事,这让庾献有点把握不好节奏了,没人装逼,我就不好打脸了啊。

不能借诗词扬名,那以后去寻蔡笙,少不得有许多麻烦。

蔡睦见是蔡邕的熟人,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寒暄。

庾献想了想,还真有点要交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