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趋利避害(3 / 4)

加入书签

房玄龄紧跟:“臣附议。”

一众大臣上前奏道:“臣等附议。”

气得尉迟恭等几个武将暗中咬牙切齿,尉迟恭还想谏言。

不想,李世民不给他机会,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李沐所言,那就拟旨吧。”

李道彦的命运就这么被决定了下来。

长孙无忌看来的眼光似乎有些不解。

而李世民的眼光就有些冷洌了。

李沐低着头继续说道:“不过,儿臣以为,此事既已成事实,党项人已经向我大唐动武了,还杀我数万将士,那党项就是敌人。既然是敌人,那李总管就无罪反而有功了,儿臣觉得现在不可杀李总管,否则就是示弱于党项,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尉迟恭闻言大怒,心想还以为这小子是个人物,不想还是个草包,贼厮鸟,上次见他还只是个县男,不想这才几个月,小小年纪就是县子了,正是老天无眼啊。想罢,竟恶狠狠地要上前与李沐理论。

李沐眼角看见尉迟恭上前,心中大骇,暗道要糟糕,这位可是连李道宗都敢殴打的角色。

廷议进入下一个议程,就是党项的叛乱还需要平息。

此时大唐可调动的大部分军队都被李靖带去了青海,虽然吐谷浑战事大局已定,伏顺已经归降,可毕竟伏顺不是伏允,无法象伏允一般能号令各部落立时放下武器,投降大唐。

李靖还得率军镇压一些不听伏顺号令的吐谷浑部落。

而且,从青海至松州的路程还不如长安至松州更近。

李道彦退至松州的残部仅余不足三万人,兵疲马倦且士气低落,需要时日修整。

如果此时向自己动手,恐怕被打了也是白打,李世民可不会为了自己去治尉迟恭的罪。

不想李世民听后,眼神轻柔起来,他问道:“此言在理,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处置?”

尉迟恭一听,连李世民都说有理了,自己还怎么问罪?只能强忍一口气,站住了脚。

李沐暗暗抹了把冷汗,答道:“不可否认,李总管有罪,但眼下不是治罪之时,儿臣以为,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可削为庶民,流放千里。”

长孙无忌听了,立即上前一步,奏道:“臣以为李沐之言,老成谋国,臣附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