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深造(3 / 4)

加入书签

但如今看来,似乎道德礼法衰败并非深层原因而是表象。

深层原因是什么,白贻清想做些什么,可他无法从习以为常的一切之中探究出来。

即使身为巡抚,他也做不到以一己之力扭转甘肃颓势,说白了,他连清军屯这么简单的事都办不到。

表面上清军屯理应得到军队拥护,可实际上军队里掌权的人,就是他要清军屯的目标。

后来他到陕西做官,先做西宁兵备道,再管关内道,在西宁在关中,见到的也是士民安堵,尤其在当年的三原县,士绅百姓万众一心,造枪铸炮护卫乡里,把北边下来的贼人打得屁滚尿流。

怎么到了你井小六的井家沟,就成了这个样,好像贼人比官军亲得多。

就为七八石粮,就这点粮食,通风报信害了几百官军性命?

好狠的心!

“那是陕北大旱的第三年,我们早就不吃粮了。”

白贻清听着发生在陕北的陈年旧事,一时语塞哭笑不得,此前他还以为井小六是个官军出身的军官,却没想到……这整个就是个刁民啊。

“为啥啊,官军是征了你们多少粮,你这么恨他们?”

“我不恨他们,他们也没抢多少粮,可能就一千来斤?还有几匹马。”

井小六说得云淡风轻,白贻清却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半步,连带着看井小六的眼神都不对了。

白贻清不明白,他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他的为官生涯与其说是文官,倒不如说是军队的文职官员。

井小六轻声道:“山里两年颗粒无收,能借的都借了,能卖的都卖了,姑婶到山外做乞丐、叔伯去山里啃树皮,原本早该逃难关中了,偏偏延川下了雨,想靠种子搏一搏……他们蒸窝窝、煮面条,不该死?”

白贻清无言以对。

其实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问题的根子出在大明的道德礼法衰败上。

道德礼法,不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玄幻东西,说白了就是公理,就是存在于整个社会每个人心中的公理。

现在的大明没有公理,只有每个人的道理,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道理,违背公理各行其是。

他履职最早在兵部,天启二年熹宗皇帝还专门下令,给他铸了专理山海关等处新饷关防;后来到陕西管西宁关内两道兵备、再到如今的甘肃巡抚,可以说十余年从政生涯,一多半都和军队有关系。

唯独在河南安阳那个地方做过一段年彰德府知府,那个时候他接触过河南百姓。

当时的年景就不算好,朝廷在四面八方打仗需要用钱,万历爷在除贵州以外的地方加征九厘银,而且直到驾崩,才以遗诏形式免了四处作乱的矿监。

但当时百姓不是这个样子的。

给朝廷交税纳粮,是理所应当的天条;临近前线官军行至所处,无需摊派,自有士绅代表百姓运来一两餐饭食,也是人心所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