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替师扬名(第二更)(2 / 4)

加入书签

袁宗皋知道了自己一心想要的答案,点点头面带赞许之色,道,“你可以先回去跟他们玩了,你莫要辜负陆先生谆谆教诲之心,将来好好在王府读书,用心辅佐王子啊。”

听到这儿,一切都印证袁宗皋心中所想,果然是唐寅教的。

朱浩心想,那个自称姓陆的家伙,我知道这不是你本来的姓,我也知道你很可能就是唐寅,我还知道你现在穷困潦倒没什么前途不能给我带来什么,但我只是想给不属于我年岁和资历的才华找个垫背的,所以这算是变相替你扬名了。

说起来你还要感谢我呢!

“那进王府之事?”袁宗皋继续问。

朱浩道:“陆先生要去江西,我跟他说,如果他走了,我可能会被祖母带回朱家,再没有读书的机会,他便说我可以进王府当伴读只要我能进王府,相信本家再不会阻拦我读书,以后还能跟王子一起成长,或可成就一番功名。”

这么扯淡的故事你也相信?

还要继续听那小子胡扯?

“娘因为在城里给我找不到先生, 就请他就是陆先生, 是他自己说姓陆,请他来给我开蒙, 但陆先生说他途径安陆不能久留, 考校过我的学问后,答应当我几天先生, 后来就去江西了。”

朱浩这些话,其实在他见兴王时已大致说过。

只是当时朱祐杬和袁宗皋都不太放在心上,但这次朱浩说出口后, 效果跟之前大不一样。

“陆先生临别时对我说,一定要像先父一样,心怀忠义, 在王府好好读书,将来匡扶社稷, 报效大明。”

袁宗皋听到这里, 心中不自觉产生一丝敬佩。

之前朱浩在兴王面前说出那番大义凛然的话, 他和朱祐杬很是感慨, 但也惊讶于为何一个孩子会有这般心境,现在知道了,原来除了父亲英勇殉国对孩子的影响,还有孩子母亲那孜孜不倦教导孩子成材的苦心,以及唐寅这个“启蒙恩师”的言传身教。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出个小小年岁便身怀忠义的朱浩,简直合情合理。

“好了,朱浩。”

袁宗皋点了点头, 凝眉沉思。

如果真是唐寅去往江西途径本地,宿醉后不想透露自己真实身份, 免得败坏声名, 也是说得过去的。

发现朱浩读书方面的潜质后, 唐寅起了爱才之心收为弟子, 那更是顺理成章之事。

袁宗皋问道:“那你先前讲的,都是那位陆先生教你的?”

朱浩点头道:“是的,虽然陆先生给我授课时间不长,但我尽可能利用机会,多跟他请教,他所讲不知为何我很快就能听懂,便记下来,这几日隋先生没有过来授课,我自己本来是要温习的,又担心京泓和朱三的课业落下,便将陆先生所教一并讲给他们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