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工坊雏形(3 / 4)

加入书签

在这样一个“粗糙”的时代,易碎的玻璃制品只有精致人家才能用,才舍得用。

“浩哥儿……”

于三当天不在戏班,而是帮朱浩招募人手建造玻璃炼炉。

造玻璃最有市场的东西是什么?

明目张胆逃课,还提前跟先生说明,勇气可嘉,但你能不能别总把先生我当傻子?

“早去早回。”

唐寅没好气地道,“有时间多写几篇四书文,熟能生巧,再者读书做文章乃是无止境的事情,只有勤能补拙……也罢,当我没说!”

唐寅突然发现,在教导朱浩这件事上,他有心无力,更没那底气。

……

唐寅终于问出心中疑惑:“你找人去县衙游说?”

朱浩道:“我没找人去县衙,只是派人通知了一下苏东主留在本地的联络人,看看他有什么办法,谁知他会去县衙说项……这说明苏东主关系网强大。陆先生别用这种眼光望我,真不是我筹谋的。”

唐寅苦笑一下:“难怪你上午气定神闲的,好似没事人一般。家里那边,你准备如何应付?”

应付?

应付个大头鬼。

……

戏班的事暂时解决了。

也不知朱家那边会不会展开报复,对朱浩来讲,眼下要从戏班那儿收获钱财,再就是以这些钱财为基础,搞研究发明。

这些天朱浩一直在研究透明玻璃。

直接搞平板玻璃,技术难度太大,市场也并不是很大,本身玻璃制品,在这时代叫做琉璃,大城市不时可以见到,但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多数只是作为器皿使用,杂质多,想做到透明无色基本不现实。

朱浩摊摊手,大概意思是说,我才不会让家里知道我是戏班的东家,更不用管朱家人的反击该如何应付……应付朱家人胡搅蛮缠,不是县衙该做的事吗?

快到兴王府西门。

朱浩道:“陆先生,我还要去教村子到城里来的孩子,顺带搞点东西,下午回去上课晚一些,你能理解吧?”

“你……”

唐寅很想说,你小子很狂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