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当局者令局外人迷(3 / 4)

加入书签

朱四没跟杨廷和吹胡子瞪眼,更像是心平气和的进行辩论。

杨廷和摇头:「鞑靼入冬之前撤兵,本就是惯例。」

朱四道:「那好,就当时惯例,总归唐寅在内三关一战中,有功吧?他功勋卓著,非但不嘉奖,还要让其致仕?天下人会怎么想朕?觉得朕鸟尽弓藏?还是评价朕嫉贤妒能,没有识人之明?

……

杨廷和本意是让孙交出来当中间人,跟新皇做西北权力上的谈判和拉扯。

但孙交不愿当和事佬。

杨廷和没辙,只能让人当着朝堂上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亲自跟朱浩谈判。

翌日早朝。

刘春继续无语。

孙交说自己旁观者清,而刘春自己却不觉得他是当局者迷,但现在回想一下,他还真没往臧凤身上想。

「那志同兄的意思是……」

刘春眼神迷惑。

「我没什么意思,就是麻烦帮我转告杨介夫一声,这是我不掺和,我既不支持伯虎致仕,也不支持她继续总制宣大军务……西北的事本来就跟户部关联不大,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若说什么事非跟我有关,我只想让敬道早些回京。仅此而已。」

所有议题都还没开始之前,杨廷和就先走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提到了唐寅请辞回乡静养之事。

朱四道:「杨阁老这是何意?你不会觉得,朕应该不会挽留唐卿家吧?」

遇到外官请辞,十有八九皇帝不同意,尤其像唐寅这样在宣府干得好好的,并已成为新皇左膀右臂的情况,皇帝更是没理由要自断一臂。

杨廷和道:「唐寅西北获得战功,实乃侥幸,若是再遇鞑靼犯境,只怕以其之运筹之力,难以维持西北边关的安慰。」

「唉,杨阁老,怎么连你也说这话?你确定鞑靼人不是因为听说唐卿家到宣府当总制,才吓得退兵的吗?」

孙交说出自己掏心窝子的话。

他不想在京城待了,但朱浩给他设计的,是等杨廷和致仕后,帮助新皇完成新老交替,到那时再走。

现在朱浩不在京城,孙交发现好像少了精神寄托一般,哪怕是朱浩回到京城也只是偶尔能跟他说几句话,情况也大不同。现在孙交很想让朱浩留在京城,二人闲来扯皮一会儿,也是饶有兴致。

刘春叹道:「那我便替你传达。」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