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老唐很忙(求月票)(2 / 3)

加入书签

皇帝挺客气,有商有量求杨廷和妥协。

杨廷和却不给皇帝面子,直接说出他的看法:「如今东南海防有缺漏,兵部商议要增设浙江备倭都司衙门,至少要以右副都御史前去督抚备倭之事,兵部内议铨选时,便提到由唐寅提领此差。老臣认为,唐寅当得此任。」

现在皇帝之意,明显后悔了,却在这里装不知情?

朱四闻言皱眉:「就算是,也可以适当变更一下嘛,朕觉得,最近朕的恩师唐寅,人在京师,没有官职上的安排,打算让他去当这个永平府知府,两位阁老以为如何?」

皇帝要让唐寅去当永平府知府?

那岂不是说,唐寅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刚卸任永平府知府的张璁?

唐寅回朝,正儿八经的能当个五寺少卿,连杨廷和都可以妥协同意,而张璁那边当少卿则属于破格提拔……怎么到了永平府知府这个位置上,皇帝却分外着紧,直接让唐寅降两级外调?

但现在朱浩当官已经两年,若有隐秘的身份早就应该暴露了,到现在都不见朱浩为皇帝做事,却总见朱浩给皇帝找麻烦,皇帝还惩罚朱浩去西山矿场当了两个月苦力……就这样还有什么必要去怀疑朱浩暗中为皇帝做事?

杨廷和只能认为,皇帝这么记挂朱浩,不是因为真的重视朱浩,而是朱浩占了永平府知府这个重要的职位,成为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朱四面色不悦:「一个少年状元,哪怕现在也不过跟朕同龄,以他的能力,何以能治理一方?给他哥县令当当就算不错了,上来就当知府,会不会引得朝野非议,让人觉得只因为他是安陆州出身,才会得此优待?」

果不其然,皇帝就朱浩是否能胜任永平府知府之事,挑起刺来。

杨廷和道:「陛下,有关永平府知府的委命,虽为吏部做出,却是陛下钦准,岂能朝令夕改?」

宣大总督已是左右布政使之上的职位,调任地方知府?

听起来就很扯!

足以说明永平府知府这个职位,皇帝极其看中,不惜让身边最能做事的唐寅去担当!

杨廷和道:「陛下,官职一调再调,不合规矩啊。」

朱四道:「怎么又不合规矩了?朕就是想让唐先生有点事做,他在京城都快闲出病来了,若是朕让他在京城当官,难免会被人说闲话,这才想到永平府有个知府可以让他当当,杨阁老就卖朕个面子,同意了吧。」

不跟你谈朱浩是不是能胜任的问题,杨廷和自己也觉得朱浩或难胜任,但现在事已经定下来,还是听杨廷和拍板决定让吏部往上推荐的,这事就不能变。

朱四一脸迷惑望着旁边的张佐道:「是吗?」

张佐略显尴尬,却还是跟朱四汇报:「陛下,是……的。」

说是,其实也不是。

吏部的官员委命,最终只是由司礼监以皇帝的口吻进行批复,因为吏部上请的官员调度名单已是第三稿,属于加急类型,以当时的情况,只要这一稿问题不大,司礼监有权力直接批复,毕竟吏部改到第三稿,都是以皇帝的意思在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