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小孩子掐架(3 / 3)

加入书签

种种迹象表明,皇帝是真的轴,不是突然发病。

这个病一直都有。

孙交板着脸道:「敬道,老夫想问你一个问题……陛下登基前,你跟他说过什么?」

「呵呵。」

朱浩笑了笑,「孙老,你又要开另外一个玩笑吗?我跟陛下说的事可多了,不知道你提的哪一句,就算我脑子好,跟你细说,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孙交听朱浩侃侃而谈,初时很生气,后面就无奈了。

他也不琢磨朱浩的话是否有道理,一个古板的老头,从来不会考虑年轻人的言论,在他们看来,年轻人就是不堪大用,缺少历练……但有一点孙交不得不承认,朱浩主要还是在迎合皇帝的想法。

不是说把朱浩说服,皇帝就能收回成命的,所以他在这儿跟朱浩吹胡子瞪眼,本质上没屁点作用。

孙交感慨道:「敬道啊,老夫理解你,有时不得不为之,但你就没想过,想让这朝堂稳定,非要有人退的话,不能是君王退一步吗?」

朱浩好像听了个天大的笑话般,略带嘲讽地笑一声:「孙老是在言笑吗?让君王先退?我倒是想让陛下有君子之风,可就算陛下自己,他想退能退得了?」

孙交道:「老夫只问你,陛下接到先皇传位的遗诏前,你是否给陛下警示过?他入京前的一系列举动,还有入京后对于孝义礼法的偏执,你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可是你一直在背后推波助澜?」

孙老头到底有些头脑,这点连朱浩都不得不佩服。

或许孙交知道他一直在朱四身边充当着幕僚角色,进而推测,由始至终都是朱浩在幕后主导。

朱浩摇摇头:「孙老你高看我了,陛下入京前,我可一直在京城等候殿试,从京城到安陆山长水远,如何提前做警示和安排?」

「陛下少年丧父,对家庭的看重,孙老在安陆时便应该有所耳闻才是。至于说推波助澜……陛下一心追求孝道,做臣子的只能鼎力相助,如此方符合为臣之道,何错之有?」

「陛下背后可是有生母太后给予的巨大压力,陛下要当孝子,难道只当一半?妥协就意味着只能给别人当儿子,把自家祖宗香火断掉,你让陛下吃这种闷亏,这是大臣应该有的想法?」

本来孙交跟朱浩讲侯廷训意见的时候,还挺执着,觉得如此一份引起朝野热议

的东西,或许能让皇帝和朱浩知难而退。

但等朱浩分析立场问题后,孙交顿时感觉到,让一个固执的皇帝放弃当孝子……好像是挺难。

毕竟朱四登基时就表现出了「孝」,接到传位诏书,不着急从安陆出发,先去祭老爹,延迟几日出发还对母亲百般依恋,到了京城皇位还没坐上就争取从大明门入宫,而后就是力排众议接老娘到京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