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要走还是要留?(3 / 4)

加入书签

臧凤在三月中旬动身前往西北。

这天陆湛卿到道观见朱浩,她一身道袍,本想掩人耳目,但等她出现在朱浩面前时,朱浩却觉得她有点欲盖弥彰。

陆湛卿到底有着国色天香之姿,再怎么掩饰,还是容易一眼就被人认出是女子。

太清观里又不容留女道士,她这么来,总显得格格不入。

尤其是边军,那才是大明军权的核心所在,随着彭泽势力日趋消弭,王琼和陆完培植出来的一些旧部,凭借着卓越的能力,已崭露头角。

而也在就此时。

有关三边总督人选,重新提到了桌桉上。

这次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先前的宣大总督臧凤,以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的身份,前往三边总督军务。

因为臧凤从一开始就是皇帝培植出来的亲信,这次被启用,没人有意见,也在于臧凤于大礼议等事上没有冒头,就算臧凤素来跟杨廷和、彭泽不和,但彭泽在西北培植的势力已被公认为能力不足。

反正在朱四眼中,朱浩从小就喜欢搞研究。

与此同时,东南海防陆续有消息传来,说是江浙地面上,朱浩派出的船队,配合靖海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江浙沿海的盗寇给剿灭,只有极少数盗寇沿着海岸往南、东两个方向逃窜。

往东去的,大概是往倭国方向逃。

往南的,大概是要伺机再起。

陆完因在剿灭盗寇的战事上立下功劳,其名字在地方上奏中被一再提及。

皇帝连王琼和陆完都能重新启用,委派臧凤去西北就显得合情合理。

这时候很多人怀念起了唐寅……

让臧凤去西北,真不如让唐寅去,虽然唐寅是兴王府出身,但至少这货从来不贪恋权位,到了西北一直都保持低调,行事极为谨慎,再加上其本身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非常便于控制。

……

……

经过朝议,陆完以“巡抚浙、闽、粤三地沿海卫所”之身,兼右佥都御史,重新回到朝堂大臣的视野中来,意思就是……陆完以戴罪之身完成将功折罪。

就算陆完距离官复原职还差得很远,但至少陆家已不用再低头见人了。

如此一来,朝中不少大臣忧心忡忡。

陆完毕竟以前当过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朝野声望不低,而陆完跟王琼的关系相当不错,陆完先打了第一枪,王琼人在西北目前也被重新启用,只是暂时没立下什么功劳。

如果陆完和王琼回朝……就连杨一清都要担心二人在朝中的影响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