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那些年(2 / 6)

加入书签

阿婆编织腰篓最拿手,从十四岁学会编篓后,半个世纪都没有荒废这一手艺,而且还教会了自己的儿媳和女儿们,将技艺传承了下去。

这些女子用的腰篓,做工极为精致,阿公从山上砍下竹子,剥成细薄的竹篾,阿婆将这些竹篾编织成日用。

“你看对面的阿公阿婆,别看人家年纪大,他们唱的可是情歌。”

顾允笑眯眯地与钟乐怡对视,快走两步,和少女肩并肩走在一起。

对于第一次到访三亚的人们,会发现时间和四季不存在该岛屿之上,这里就像是一个突然长大而迫不及待奔向世界的少年,而这少年拥有着众多的好运,世界也在向他张开怀抱。

而当人们把目光从阳光大海转向内陆,在被云雾缭绕的五指山下,蔓向平原的众多山谷中,在一个没有太多人认识,没那么耀眼的一面,当地的文化才使其具备了如今丰富的颜色和质地。

浸染在这些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各个民族,尤其是海岛最早的居民黎族,用自己的勇气、剽悍、创造和柔情让这颗绿色的心脏持续跳动了千百年。

那里是对游客和居民开放的黎村苗寨。

台风天的山谷,前一阵下过几阵骤雨,眼前的绿色飘着几丝白烟。

风吹过层叠的树林间,带来几声隐约的歌声。

钟乐怡加快了脚步,她时常幻想在一个寂静的山谷中,那些透明如水的歌声会是什么感觉,此刻竟觉得犹如不在世间,即使山林外就是游客如织的海滩。

循着歌声继续,不远处的木头棚架下,端坐着几位身穿传统黎族服饰的阿婆,她们背对着两人,唱着山歌编织竹篓和竹篮,雨水落下,在她们的周围生出雾气,更增添了些许梦幻的感觉。

当古老遇见现代,寂静的山谷中,人们在用自己的文化记忆和态度重塑着民族的力量。

因此,当绿色的高山和蓝色的海洋不断向彼此靠近,在黎族的传统生态在与现代文明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一个对外界本无多少戒备且本性开放的民族,在三亚得到了传承。

这部分来自于三亚自身对于文化的敬畏,也来自于年轻人对于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致敬。

从古至今,黎族的生活从来都离不开竹子,竹文化已经融入到黎族人每家每户的日常之中。

竹筒饭、腰间挂着的竹篓中装着田间的劳动工具,村寨中房前屋后的竹凳、竹筐、竹床,一方水土,一方风物。

“这是黎族,海岛最早的居民,你看人家的传统服饰,好漂亮。”

两世为人,顾允比钟乐怡多出的不仅仅是数十年的记忆,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小知识。

“你还知道这些?”

钟乐怡眨了眨眼睛,不仅露出几分惊讶之情。

明明两人都是在辽城长大的北方孩子,顾允也不是文科生,这些他是怎么知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