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节:506 上武当(1 / 2)

加入书签

遇春宫从此以后也成为武当派的总坛。

看着眼前古色古香道观,方寒似乎看到了师傅当年在此修炼的情景,不禁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将武当发扬光大。

经过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张三丰的祀像,方寒深深的向张三丰鞠了个躬,然后向偏殿后的一条小径走去。曲径通幽,小径的两边是全身碧绿的玉竹,小径也是用圆润的鹅软石铺垫而成。弯弯曲曲走了近百米后,一堵古墙挡住了去路,路边插着一个木牌,木牌上写着,“前方无路,游客止步”。

可是方寒却丝毫没有止步的意思,竟然就这样穿过古墙,消失在小径上。如果现在有游客看到一定惊讶不已,以为是鬼穿墙。

其实那只不过是道家的一道封印,古墙也只是为了不让游客感到惊讶而设置的障眼法。虽然设置阵法的道士应该有不弱的修为,不过对于已经是元婴期的方寒而言,那只不过是小孩子玩的游戏。

搜索“”就能找到我们哦!

方寒到上官山庄看了一次上官婉,就来到了武当山下,虽然是冬天,但一群游客正兴致勃勃地站在“梳妆台”上,一览众武当山峰。/www>

方寒抬头遥望山顶的遇真宫,看着身边人流不绝的游客,方寒心道:“这里大概就是师傅李昆仑最早修炼的地方吧!听师傅说武当的总坛就在遇真宫,不妨跟这些游人一起上去看看吧!顺便也看看武当如今发展的如何。”

于是方寒认准了一个名为“青山”的旅行团,静静的跟在旅行团的后面。

等远离了旅行团后,方寒确认四周无人,虽然很想凌空飞行,但知道那样太容易被人发现,只好运起地遁术,瞬间来到了遇真宫附近没有人的地方,然后破土而出。[

在遇春宫的山脚下方寒就已经感受到了数十股强弱不一的能量,那些能量非常熟悉,亲切,是只有修炼武当仙诀的人才有可能发出的能量。

到了遇春宫后,方寒清晰的感觉到那些熟悉的能量是从主殿右后方散发出来的。于是方寒拜过张三丰祀像后,径直朝主殿右后方走去。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镇以东四公里处,背依凤凰山,四面山水环绕,过去曾叫做黄土城。遇真宫在最鼎盛时,殿堂道房达四百间,占地面积五万六千多平方米;其大殿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是武当山保存较完好的最具明初风格的建筑。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遇真宫是皇帝专为一名武当道士修建的,这名道士叫张三丰。

史书记载,张三丰名张全一,字玄玄。他丰姿魁伟,大耳圆目,无论寒暑只披件蓑衣“或处穷山,或游闹市”,人们都认为他是神仙中人。

明洪武初年,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曾在此处结庵修练。他演创的武当拳,名振天下,后经历代宗师的不断演进发展,最终成为中华武术中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因张三丰被奉为武当武术的祖师,遇真宫亦被历代武当拳第子崇敬,并在此习练拳术。

张三丰在武当时曾说,此山异日必大兴。几十年后,明成祖果然大修武当。明洪武二十三年,张三丰离开武当,不知去向。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都曾下诏遣使求访张三丰其人。明成祖还在给张三丰的信中说:

“……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但事与愿违,谁也没能访到有“长生久视之术,超凡入世之功”的张三丰,这位武当高人亦成为神秘而让后人仰慕。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亲自下令建造了“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