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37(2 / 2)

加入书签

廷议之上,董卓不能示弱,一旦被暗中的人,发现了的董卓的底细,那么袁家的人,就会里应外合。

190年,会盟期间,我们的袁家二公子,袁熙,也在思索着前途,不过他并不太看好盟军,因为盟军都是,政治军事联盟,内部矛盾重重,先天不足,分歧巨大,占据优势时还好说,一旦处于劣势,那么极有可能,瞬间分崩离析,堡垒往往是,在内部攻破的,不过袁熙这只,蝴蝶的翅膀,终究还是太弱了,还无法煽动飓风。.

雄才伟略如曹操,面对此时的局面,尚且无可奈何,更何况我们的,袁家二公子,袁熙呢,时势未至。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争其必然。

此时,曹操的帐下,已经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人才,还有资助曹操的,卫家的卫弘,上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平的,在硬件方面,曹操可能,比不上袁绍,但是在软件配置上,曹操更加占优,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吧。

郑泰:相国,为政在德,不在兵多。

董卓:荒唐,可笑,真是腐儒之见。

郑泰:相国,我非此意,袁本初等人,皆公卿子弟,不习战事,多为高谈阔论之辈,非大人之匹敌也。

董卓:嗯,你且说下去。

郑泰:而且,他们的官爵,皆是自封,非朝廷任命,是为叛逆,而且诸侯各怀鬼胎,皆欲保存实力,定不肯同心,所以相国,不需要主力东出。

更有甚者,刘备织席贩履,一出道,上天就送给了他,两个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皆是万人敌,且忠义无双,命运这东西,确实玄之又玄。

李儒:主公,郑尚书所言有理。

董卓:那文优,可有良策教我。

李儒:主公当,固守虎牢、汜水关。

董卓:就依此行事,且会一会诸侯。

此次廷议,是董卓和李儒,两人唱的双簧,之前大略方针,已经定好了,如此是为了,以进为退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