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局部战术(2 / 3)

加入书签

按说,小钢炮的对战中,完全可以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而他这话也是正常思维。可胡连长一听,正要扬起的手稍稍停顿了一下后,猛地一指右边出口的方向,大叫:“给我往那打几枪试试。”

“噌!噌!噌……”

还真别说,经验老道就是法宝,他这一指,绝对是经验丰富的体现,立马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挺重机枪对着他所指的方向一开火,那边立即传来了惨叫声。同时有敌人在大喊:“弟兄们,给我冲!”这下,根本就不用胡连长再说什么,众人都知道怎么做了。

胡连长倒是右手握拳,打在左手上,大为愤恨的叫了声:“太他妈气人了。”然后也不管这边的情况,赶紧跑回去继续指挥炮兵,对正向出口冲发起冲锋的敌人给与炮击。

更能体现敌炮兵厉害之处,或者说,体现他们经验丰富的是:他们对红军临时炮兵阵地炮击了一小会儿后,大概是因为见红军炮兵没有还击,觉得差不多了,又或者是为了彻底掩护主力突围,居然放弃了对红军炮兵阵地的穷追猛打,转而开始对付红军的重机枪阵地……

要不说,战地指挥官的经验决定这局部战役的走向。这不,一听没有炮弹声响起,胡连长只稍稍等了三秒,立马脸色一变,对着机枪手就大吼:“不好!敌人的炮兵要对轻、重机枪下手,快向左边转移!”

从转移速度上来说,重机枪绝对要比小钢炮难转移。但这就是经验的价值,他这一嗓子,挽救了那三挺重机枪。

几个机枪手加上副手一听命令,立马抱起各自的重机枪和子弹箱就跑。不到五秒,炮弹就落在了他们原先所在地重机枪阵地上。虽然最后一个抱着子弹箱的副手被弹片击中而牺牲,但相对于三挺重机枪全军覆没来说,这已经算是好的了。

这个时候,已经管不了什么齐射,或者是机炮配合了。胡连长根本就不等所有小钢炮重新架好,愤怒的对那个观察员大叫:“小王,报告敌炮兵的位置。”

后来从俘虏口中证实,敌人的炮兵没有趁胜追击,原因是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一点,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掩护突围,否则,他们绝对没有放弃红军炮兵,转而去攻击红军重机枪的道理,哪怕在这种距离重机枪也能给与他们巨大的威胁,但炮兵的第一顺位对手只会是炮兵。

至于说他们给红军重机枪打了几发炮弹就没了下文,这不仅仅是那几个炮兵不想成为俘虏,自然要跟随主力突围,更重要的是,他们没炮弹了:说来也是一种巧合,敌骑兵团见前锋已经顺利穿过燕子口峡谷,就以为没有埋伏,便有些大意了,然后,位于中间的敌炮兵就有一个班顺着该营带着炮跟进。可这种大规模骑兵前进,炮弹自然是要集中在一起,方便运输。但问题是,这个炮兵班刚进入峡谷口,伏击战恰好就打响了,他们来不及回撤,只能跟着营部躲在中央,这一阻隔,就完蛋咯。所以,这个炮兵班自身也就带了半个基数的炮弹,打了一阵,没了炮弹也很正常。

等小王报告精确位置坐标后,他转身下令发射。

“咻!咻!”

两发炮弹几乎是齐头并进的打出去,但结果却有些诡异:根据观察员小王的报告,炮弹爆炸显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结果:借着在爆炸中闪出一片亮光的瞬间,看到了结果,也看到了尘土飞扬,可就是没见到尸体,更别说接连的爆炸。

胡连长不信邪,直接把这儿的指挥权交给副连长,亲自跑到重新架好的重机枪阵地,指着刚才小王报告的地方,让重机枪只管往那儿招呼,结果,无论重机枪对哪儿怎么扫射,都得不到丝毫回应。

一个机枪手认为他在瞎指挥,是在浪费子弹,实在有点受不了他了,忍不住叫道:“连长,他们不会偷偷转移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