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宋又赢了(2 / 4)

加入书签

“那伊川先生自己如何看待段海峰先生的《论语正义》?”

当然有批判的。也有真正品德高尚,为段海峰《论语正义》鸣不平者。

争议!

由以前的争议《论语》释义,变成了争议‘七宗罪’。

也就在这时新一期报上又登了一则采访稿,难得的程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对段海峰《论语正义》发表了不少意见。

“伊川先生如何看待‘段海峰论语正义七宗罪’这篇文章?”

全篇洋洋洒洒数万字,将七大不善之处一一点出,而作者署名则是‘屈原魂’。

无疑这篇文章真正的有识之士都能够看出,是典型的你穿白衣,说穿得淡了。穿红衣又说艳了,绿的便是俗了……鸡蛋里挑骨头。

可是真正懂的。

肯去自己思索,比较的毕竟太少。再加上这《论语正义》读得懂的不多,能完全分析明白的更不多。这种情况下,要说书好书坏,众人自然不会自己去得出结论,只能靠权威,所以,这篇文章一出,没有别的文章下。而且又是报上登出来。

后世都有很多人对媒体所言十分笃信,甚少怀疑,更何况这时。

“七宗罪这篇文章首先肯定了《论语正义》这部书很不错,这是老夫认为可贵的地方,因为《论语正义》确实下了工夫,段海峰这个大理人,能将《论语》钻研到如此地步,也确实值得人佩服。至于七宗罪文中,将《论语正义》的不妥之处,归纳为七大条,这七大条老夫稍微看了一下,并没有多做研究,只能说些表面看法。”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此文对《论语正义》的批评过份了点,七条大罪我不是说他说得没道理,有没有理,白纸黑字,天下人看在眼里。而是段海峰是大理人,我们作为一个宋人,不应该对他如此严苛,我们应该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这篇七宗罪的作者署名‘屈原魂’,屈原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想必此人是见天下皆在为段海峰《论语正义》狂欢,将之捧为经典,字字认为是金科玉律,故而不忿,方才写此文以警醒世人,因此,他写得过份,我们也无可厚非。”

“伊川先生此言是大体肯定了‘七宗罪’所言?”

“老夫能说的刚刚已经说了。”

于是乎,这便成了权威。

文人自古相轻。

段海峰版的《论语正义》越是写得好。就越是有文人嫉妒,醋味浓浓之下,先前因为大势所趋,大家都说书好,他们不好去强烈怦击书。

如今有人打破了第一扇窗户,那还等什么?

于是乎一涌而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