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与王介甫的通话(1 / 4)

加入书签

王安石走在作坊中。

“王相公,这些我们称之为‘活字’,只要把这些字一个个放入模板,涂上墨,便能印刷。”吴奥介绍着。

“有意思。”王安石饶有兴致的看着一个个工人忙碌着。对于印刷王安石并不陌生,也曾去过印刷作坊看过。

可是那些作坊,光是雕刻便耗时无数。

其实不是中国人不讲逻辑,而是没有对事物进行规范定义,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文艺复兴,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教会人们怎么去说话。”

秦朝眯着眼,西方的文艺复兴开启了整个社会的大变革,科学因此而发展,文艺复兴其他方面对东方来说没什么大的借鉴意义,可是其中的讲话,论证必须讲逻辑,对事物的描述必须体系严密化,甚至数据化。实证化,在秦朝看来才是真正东方所需要的。

“我现在抛出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真实的目的就是逻辑,可是……”

秦朝很有些想不通。王安石这样的人居然没看到《工具论》讲的就是逻辑。

热门推荐:、、、、、、、

背着手。

秦朝看着窗外的飞鸟。

“文学改良刍议?是巧合还是天意?”秦朝脑子里回响着刚刚看到的电文,王安石投稿,稿子的标题竟然与后世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白话文运动时所发表的文章标题是一样的。

“文学改良,白话文运动,早该发起了,不过这王安石虽然有气魄,但眼光还是差了点,他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地方没点到。”

“秦公子。”怜妙玉开口道,“王安石的《文学改良刍议》不正是你所想的么,我觉得可以发表。”

“妙玉,你别乱来。”君月如微微一皱眉,“别人写这东西可以发表在报上。可是王安石,那是万万不能的。”

“秦公子,你看?”怜妙玉看向秦朝。

秦朝摆了摆手:“发电看看,王安石还在不在,在的话,我跟他说说。”

江宁城报社印刷作坊。

王安石《文学改良刍议》与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的建议差不多,当然王安石的内容更多,比如说提议写文必须用标点符号,提议全国办报,倡导四年制义务教育,让教育平民化。

但是秦朝看来,王安石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逻辑学。

“前世,很长一段时间西方都说中国人有病,叫中国人为东亚病夫,这有个病,不是身体有病,是指脑子有病。”

因为脑子有病,所以才会发生特殊时期那种荒谬透顶的事,因为脑子有病,所以日本几乎期期有人拿诺贝尔奖,印度也有不少,反而中国十几亿人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

所以就算到了21世纪,依然有一些人都认为中国人思想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别的,就是指中国人不讲逻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