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汉中局势(3 / 3)

加入书签

“什么?!”王翦一愣,三国联军好些日子没动作,怎么突然又要攻城了!

秦国,峣关。

五月一日,韩、魏、楚三国联军攻打峣关进入第二十四日,依然一无所获。二十四日的时间,韩军战死者八千,魏军战死者一万,楚军战死者七千,两万五千名三国联军的性命换来了秦国一万三千多人的士兵战死。双方的伤亡数字靠着韩军的攻城利器,硬生生维持在1:2的比例上。

这二十多天来,三国联军的攻势飘忽不定,有时是猛攻三日,有时的没日没夜的骚扰,往往是秦军不胜其烦刚刚适应了韩军的攻势后,三国联军就变换了一种方式。

秦军的伤亡超过了王翦的预料,最初守卫峣关的两万秦军,战死者过半!早在十多天前,王翦就不得不从身后的蓝田县调集了两万大军上来,将幸存的五千秦军送到后方休养。

王翦不是没想过进行反击,但想要反击就要掌握对方的情况。自己派出的斥候俱是军中精锐,但对方硬生生地靠着数量上的优势,将自己变成了聋子瞎子。在损失了数百名斥候后,王翦就放弃了派斥候打探消息的主意。

当即有人反对道:“不妥!不妥!秦军数量为我们的一半!大军若是不分兵。秦军只能龟缩在城内!若是我们兵分两路的话,先不说安阳好不好打,路径不熟,孤军深入。实乃兵法大忌!若是稍有差池,悔之晚矣!”

“对!末将也是这么认为!攻克成固后,我们当趁南郑的秦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封锁南郑。切断南郑和沔阳、褒中的联系!安阳偏居西北一隅,于大局无碍!到时候,以我们四倍于敌的优势,可强取南郑!”另一名校尉附和道。

这时一名校尉跳出来,摇头叹道:“褒中有秦兵八千余人,沔阳有秦兵七千余人。这两城和南郑互为犄角,急切间不好攻打!三城拥有秦军足有四万人!倒是安阳。和成固一般,只有秦军五千人上下!我军出一偏师,拿下的可能性甚高!若是不分兵的话,大军被困在南郑进退不得,咸阳发兵褒中或者蒹葭的话。我们就腹背受敌了!”

反对分兵的则是反驳道:“南郑被我军围困后,秦军的信使最快也要五天抵达咸阳,等咸阳派军抵达的时候,半个月就过去了。我就不信,半个月我们还拿不下南郑!”

对于对方的强词夺理,支持分兵的显然气急了,言道:“南郑秦国经营已久。单论防御的话,几乎不输宛城!秦军只需固守待援,我们又不想付出太大的伤亡,半个月拿下,难矣难矣!”

峣关不容有失,当初武安君白起敢在伊阙以寡敌众,看到的就是韩、魏不和的破绽,但王翦自己却不敢以峣关作为堵住。他只能靠着人命和坚韧的防守来应对理应不和的韩、魏、楚三国联军!

王翦算了算,现在自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大军,换来的却是三万人以上的敌军伤亡。如果三国联军真的不计代价的狂攻,那岂不是三国联军只要再付出六万人的伤亡,就能突破峣关防线!到时候,还有五万大军的三国联军可以如入无人之境的经略蓝田,包围咸阳!想想这样的场景,王翦就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好重。

好在韩、魏、楚三国互相忌惮,谁也不愿付出太大的伤亡。尤其是楚国,只有三万大军,虽然和秦国的仇恨最深,但攻势却最不怎么厉害!也许,他们是想等着韩、魏攻破峣关后,楚军再杀入蓝田报仇雪恨吧!王翦心里暗暗想到。

这几日,三国联军的攻势明显又变弱了!不知道在酝酿什么阴谋!北线那边,武安君白起那边围困赵、燕、齐三国大军已有快二十日了,双方互有小战,这近二十日的伤亡,居然堪堪和第一日的激烈战事相持平!王翦真不清楚,这样的苦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将军!敌军又在城下集结了!”亲卫的声音突然打断了王翦的思考。

这个时候,一名校尉插嘴道:“我们是进攻的一方。攻坚战总对我们不利!何不偃旗息鼓,派小股军队袭扰!或者说分批将精锐送入城中,里应外合,这样岂不是可以减小伤亡!”

一语惊醒梦中人,校尉的无心之语让众人茅塞顿开。但关于到底要不要分兵攻打安阳的话题却是愈演愈烈。这牵扯到一个策略问题!到底是毕其功于一役还是逐步蚕食,这完全取决于韩军的时间!就现在的情况而言,韩国出兵攻打汉中的消息还处于保密的阶段,至少南郑和咸阳方面还不知道,韩国若想不费吹灰之力或者极小的代价拿下汉中,策略最为重要!

李牧大致知道了手下校尉们的想法,对于他们的争论,李牧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因此一直没有制止。最后怎么办,拍板权是在自己手上的。自己需要的就是权衡利弊,并不是谁的声音大自己就要听他的。

“韩校尉!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李牧问向一直静观其变没有表态的韩腾。

韩腾犹豫了下,说出了一个令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的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