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多灾多难的印度登陆行动(上)(3 / 3)

加入书签

罗斯福深知中国不是英国,一个是小岛国,一个是大陆大国,一旦中国成了气候,战后自然会与美国出现利益冲突。别看现在是盟友,将来可真不好说。可惜现在罗斯福顾不上那么多了,海军的战败把罗斯福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国内的反对派已经在质疑罗斯福点点执政能力了,不能尽快促成中美结盟,美军又一时半会无法形成足够的战斗力,日本对印度乃至澳大利亚的进攻迫在眉睫。还有新式战斗机的技术问题等等,都在煎熬着罗斯福。

罗斯福吩咐办公室的人员敦促对华援助物资的运输,同时致电赫尔利,要求他加紧外交活动,促成中国尽快结盟一事。

洞庭湖号出旅顺往海上,很快就遭遇日本巡洋舰神通号,前者排水量4800吨,后者排水排5100吨,主炮都是两座双联的155,高射炮就不同了。25年下水的神通号,装备的是127口径的高射炮,35年下水的洞庭湖则采用的是105口径,数量也比神通号多。可见当初两国海军在造舰时的指导思想不同。

根据惯例,提出会晤的广田弘毅乘小船来到洞庭湖号上,王宠惠在船舷边上迎接。见面之后简单的寒暄,广田弘毅也不提什么抗议的话,就是针对印度问题,希望中国政府坚守中立,不要向英国出售新式战斗机。

王宠惠对此表示,中国虽然保持中立,但是中国并没有相应的中立法来制约军火出售。资本家都是逐利的,只要利润足够,杀头的买卖都有人做,政府很难真正意义上制约这些行为。再者,中**政两界矛盾很深,尤其是经济危机时期,国内一再裁军,军方积怨很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U

小胡子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回绝日本的请求,理由是目前中苏两国不过是单边的战争,对于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还是中立态度。考虑道盟友有需要,BFw-190就不合适转让,但是BF-109的技术。可以转让给日本。

德国的军工专家也认为,零式最大的问题就是防护太差,对上野马战机12、7口径的机枪,擦点边都得往下掉。而且零式根本就无法极限俯冲,速度太快了自己都能散架。这种不负责的飞机,只有日本才敢用。

亚历山大获悉日本特混舰队后撤。大喜过望,急电伦敦要求加强外交。能拉中国加盟最好,不能就算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要让中国增加一两个联队的空军志愿者增援印度。

暂时渡过危机的丘吉尔松了一口气,急电北京,要求大使庄森促成中国提前结盟。庄森的奔走无疑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不过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个不算太坏的结果。中国答应增派一个联队鱼雷机和一个联队的战斗机增援印度。

本来方剑雄是不打算答应的,陈绍宽主动提出,海军的鱼雷机目前还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可以借印度的战争练练手。国产的鱼雷机名为鱼鹰,携带一枚国产的剑鱼电动鱼雷。改型鱼雷机比起同类产品的速度大大的提高,悬挂鱼雷之后还能飞出480公里的最大航速。

方剑雄被陈绍宽说动了,这才有了增援印度的计划。不过这个计划执行起来有点麻烦就是了,海航的地勤人员得从云南出发带上各种物资走陆路。经缅甸进入印度。陈绍宽拍着胸部表示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能让海军打仗就行。说真的,要不是方剑雄不松口,陈绍宽都想让潜艇部队去打击日本的海上运输线了。

日军进入印度洋之后,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麻烦就是美国的援助物资运输的问题。用美国船队肯定是不行的,日美正在开战。只能用中国的船队来运,并且这次外长会晤。方剑雄要求王宠惠一定要让日本答应,绝对不能影响中国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当然这种安全只是暂时的,等到中国加入盟国,那都是后话了。先对付一段时间再说吧。

陈绍宽满心欢喜的走人了,丝毫不认为方大总统一边跟日本说友谊,一边派飞机去打日军有什么不妥。反正都是志愿者,中国是民主国家,谁想出国去打仗别人也拦不住不是?万里之外的英国都去了,几千里之外的印度如何去不得?

丘吉尔获悉谈判结果,激动的使劲挥拳,这说明中国是绝对不会坐视日本登陆印度的。同时也说明中国加入盟国的决心,区别是这个时间的早晚。为了让这个时间更提前一点,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表示应该加快运输对华援助物资,这样可以促使中国尽快结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