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英雄报告团(六)(2 / 3)

加入书签

“我在密云战地医院检查工作时,院长请求我给他们调派一些药品,可我无言以对,长达三个月的战争,数万伤员已经把北平天津库存药品消耗一空,中央政斧在北平军事委员会的请求下紧急从上海南京武汉运送药品到前线,可是杯水车薪,伤员太多,我亲眼看到第二师的一个营长,在无麻醉药的情况下开刀,从他的身上取出了三块弹片,而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没有血浆,伤员输血全是从医护人员和自愿者身上现场抽,我们的医生很少,在最紧张时,他们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两天两夜。”

“关师长是在率领部队反击时受伤的,…。”

“我军后勤供应十分困难,打到塞外后,最困难的是粮食,地方上百姓跑光了,买不到粮食,后勤供应不上来,部队决定采取一二三的伙食标准,也就是指挥部军长以下每天只有一个窝头,二线部队每天两个窝头,一线部队每天三个窝头,三个窝头,也就不到八两,可士兵吃了这点粮食,还要跟鬼子拼命。”

………整篇文章文章没有虚伪的说教,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实例,因而更像记者采访报道,正事这些血淋淋的例子,庄继华告诉大家,长城作战的我军是多么困难“热河的胜利不是我们打出的,热河停战协议也不是我们谈出来的,是我们的战士拼出来的,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谈判桌上的尊严。有人说热河停战条约是卖国条约,我只能说他是无知,冬火先生很畅快的写了个十评,可他既没上前线,也没搞调查,就信口雌黄,我很难理解,他居然把自己看作爱国的,喊一些激进的口号就是爱国?爱国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廉价!不,我不承认他是爱国者,我认为他只是一个误国者。

我更不认为他是个优秀的报人,一个严谨的报人必须对他要报道的内容有切实的了解,有读力的见解,而不是道听途说。

“那,你可得快点。”梅悠兰提醒说。

庄继华微笑下点头,保证在今晚之前交给她,梅悠兰这才破涕而笑,二姨太有些不满的哼了声。

庄继华吃完饭后,立刻回到办公室开始动笔,为了慎重,他还是先看了看冬火的那个十评《热河停战协议》,冬火的观点其实没什么新颖,他历数九一八以来国民政斧对曰本的步步退让,揭露蒋介石的一些抗曰言论为真退让假抗曰,然后就是对热河抗战的全景回顾,之初在热河抗战出现有利局面下与曰本言和停战是彻头彻尾的投降,他没有攻击蒋介石,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庄继华,认为庄继华名为高级参议,实际上主持了热河停战谈判,是出卖热河的元凶巨恶,要不是因为他的阻挠,中[***]队绝对会在热河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进而收复热河,收复东三省。

在庄继华看来,冬火整个系列的最大问题是他不清楚这场战争的战略目的,故意避开了中曰之间实力的绝对差距,而且由于不了内情,他采纳的数据和事实之间的差距很大,他没去过前线,所以对前线中[***]队的困难丝毫不了解。

庄继华想了想,然后开始动笔,可没写两个字,他又放下了,对这篇文章他的困难还是在于他不能透露长城前线的军事秘密,而正是这些秘密才最终导致签署热河停战协议。

在此我必须提醒你,战争不是靠笔打赢的,另外要评论战争必须熟读两本书——《战争论》和《孙子兵法》,读通读透了这两本书,你才有点资格谈论战争。”

下午的大会上,庄继华就以中午写的文章为线索作报告,他的报告震惊全场,中国士兵没有子弹进行射击训练,没有进行过手榴弹投掷训练,伤员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做手术,打到后期,每门炮只有不过两发炮弹,只有最难打的火力点才能用炮轰击,而且必须在两发之内打掉。

庄继华坐在椅子上思考片刻,他想起前世在美国读过的一本书关于演说的书,里面收录了很多美国名人的演说稿,他曾经一篇篇的把这些文章背下来。

“我是在三月接到政斧训令北上出任北平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此时曰军已经开始向长城发起进攻了,二十九在喜峰口挫败了曰军的攻势,……。”

庄继华在文章中没有分析什么敌我局势,我军是如何安排进攻的,他只是列举出一个个例子,这些实例有的是他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有的是他从杜聿明和宋云飞那里听来的。

“我告诉他们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任务,没有后方支援,没有补充,伤员无法送下来,很可能陷入曰军的围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小白龙樊春申站出来大声说‘我去’;然后是扫地虎、老北风、……。总共一万多人出击敌后,停战协定签署后,杜光亭将军和我的副官伍子牛中尉在长城外迎接他们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回来了,其中还有半数带轻伤,没有重伤员,重伤员害怕拖累部队,选择了自戕。”

“宋师长希濂命令他进攻时,连长只提出了一个要求,给他一些子弹和手榴弹,长期作战,他的连队平均每个士兵只有十五发子弹了,手榴弹平均每个士兵只剩下一枚,由于曰军轰炸,弹药根本送不上来,宋师长告诉他什么都没有了,可他们必须突破敌人的阵地,当宋师长说到这里的是否语气十分沉痛,但那个连长,请原谅我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黄埔六期毕业,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们还有命。’他们突破了曰军阵地,全连一百三十二人,只有十六人活着走下阵地,那个有灿烂笑容的连长,那个有阳光般灿烂笑容的连长,永远留在了冲锋的路上,他们用命换下了敌人的阵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