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国际交往(2 / 3)

加入书签

为了不发生类似于东北亚朝鲜战争的灾难,米国政府接受了这一条件。

米国人的内心是矛盾的,既害怕那位老人,又想要遏制这个倔强的国家。

更没有像东北亚这场战争失败的这般惨,被一个穷到家的国家,使用落后的兵器击败了。

至此,华松顿才真正领教到这位从山岗中走出来的老人是如此的厉害。

他能够推翻老对头并赶到孤岛上,凭借的不是侥幸,而是真正有大本事。

从此以后,米国人再也不会无视这位老人的话,更不会在东南亚半岛犯同样的错误。

因为老人家在中南半岛同样划了一道线,这一次米国人真的很听话。

当年的这个警告被米国人无视了,米国大军悍然越过了三八一线向北推进。

于是,盲目的自信让米国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米国人越过了三八线之后,亚华国的那位老人力排众议坚持出兵。

为什么要力排众议呢?

因为,米国太强大,国内没有人相信亚华仅仅依靠落后的军事力量能战胜米军。

进攻北方无疑会触怒北方那位老人,于是,南蛮战争变成了泥潭。

米国人自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轻易地下结论,而是认真地研究了东北亚那场战争。

米国的精英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的对手是战无不胜的,除非世纪末日,我们把手里的原子弹统统丢过去。

也许,只要那位老人在世一天,或者他的军队还在这位老人的思想指导下,米国就不会轻易触犯。

亚华国于1966年春传达给米国政府一个信息:如果米国不触犯亚华国和南蛮北方,而且不轰炸红河河堤,亚华国将不直接介入中南半岛战争。

亚华的老人家是英明的,无所畏惧的,这也是一场必须打的战争。

于是,亚华大军跨过鸭江,打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这场战争就是抗米援助半岛战争,亚华军队硬生生地将米国赶回了三八线。

三八线今犹在,米军还是回到了三八线的南边。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米国从没有败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