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曾经过往,清剿门派(1 / 2)

加入书签

明教便是他的希望,他来到明教为的是什么?真是为了天下百姓?

不然,他为的是那生杀大权,为的是那将众生踩在脚下的感觉,为的是天下的皇权,那至高无上的宝座。

他不甘于当一个小小的坛主,他要的是整个明教。但,明教也仅仅只是他所要利用的棋子罢了。

嬴政得知这些消息,心中暗自冷笑。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格相等的烧埋银、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而且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

谁家姑娘出嫁,第一夜必须送给蒙古人。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早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转眼两天时间过去,白天时刻朱元璋便到嬴政此处汇报分坛情况,同时汇报凤阳周围门派情况,非常详尽。

周围的门派数量确实不少,门人虽然多杂兵角色,但胜在数量庞大。凤阳分坛若是要围剿他们,定然要付出不小代价。

故而朱元璋要的便是从光明顶调遣精锐弟子,协助凤阳分坛围剿。

而对于城主之事,他只字未提,对于京城之事,同样是只字未提。

嬴政随口应付,朱元璋耐心也是不错,竟然能够耐得住性子。而嬴政这两天时间也得到不少情报,皆是关于朱元璋的情报。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

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此为朱元璋详细情报,紫女已经将他全部情报调查了出来。

倚天帝国蒙古人重重残暴政策使得天下各地汉人起了反抗的心思,朱元璋也因为多年的艰苦生活而变得坚毅、残忍,并且极具野心。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蒙古人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民族矛盾尖锐,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