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五节 不是梁山泊(2 / 3)

加入书签

“见过蔡府君。早闻东莱乃青州粮仓,想来米面一定很香。”无法躲避的张颌只得礼貌地应答道。

“那是当然。诸位将士到了黄县之后,不仅可以吃饱,还可以吃好。本府不懂治军之道,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而已。”蔡吉微微颔首道。对于袁绍此番所做的一系列布置,她自然是一早就已看出了对方心思。可饶是如此蔡吉还是欣然接受了袁绍塞来的三千步骑。因为在她看来既然袁绍如此大方地送兵送将,那她蔡吉也有自信将张颌与他那三千步骑收入囊中。

此张颌自然并不知晓面前这位看似柔弱的少女府君这会儿正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将他张儁乂收入麾下。他只忽觉蔡吉这番话说得颇为天真。却听此时的张颌半打趣地问道,“蔡府君,不懂治军之道,如何统领一郡兵马。难道府君以为光给将士吃好喝好,就能统领兵马?”

“关于治军之事,本府不敢妄加断言。”蔡吉冲着张颌笑了笑,跟着抬手指着远处栖息于树杈之上的鹰隼,“不过,猎鹰再强壮,也须择木而栖息。让人吃饱饭总没吧。”

蔡吉的这番比喻令马背上的张颌心头不由微微一颤。心想这少女府君倒也有些名堂。于是张颌当即收起了之前的小窥之心,冲着蔡吉抱拳道,“蔡府君言之有理。是颌肤浅了。”

“可是东莱现下正依附于冀州的袁绍。袁绍此人志大智小,绝非明主。”诸葛亮皱眉道。

“此事吾也知晓。不过吾此番去东莱解题应聘,而非是要去投靠袁本初。正所谓合则留,不合则走。留不留在东莱并不重要,只要让天下人知晓吾庞士元能解蔡安贞之题即可”庞统狡黠地一笑道。按照庞统的初步打算,他就是想通过解答蔡吉所出之题来在士林打开名气。如此一来,荆州扬州等地的士人便不会再因为他相貌平庸,家世不显,而轻视于他。

然而诸葛亮见庞统说得轻描淡写,却不由急得直跺脚道,“士元,此事非儿戏且不说自海路北上东莱路途凶险。汝一人前往东莱,万一有所差池,那可办?还有那边交代?”

“叔父那边就拜托孔明替吾解释了。反正是要游学,去哪儿都一样。”庞统说着也站起了身。在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之后,他又转身向着诸葛亮伸出双手肃然道,“孔明,吾与汝不同,吾是等不到伯乐的。要想名扬天下,唯有靠这双手”

且说年少的庞统正盘算搭船北上一鸣惊人之时。身为始作俑者的蔡吉却在三千三百名步骑的护卫下,于兴平二年十一月回到了东莱郡。没看,就是三千三百人原来那日蔡吉在将包括李达在内的五百骑兵分给了吴硕救驾之后,袁绍翌日就又拨了三千步骑给她。美其名曰,为平定青州巩固东莱军力,并顺道保护蔡吉回东莱。而更为热闹的是统领这三千步骑的将领赫然就是平贼校尉——张颌。

“那里,张将军客气了。本府不通兵法,治军之事日后还需张将军多加指点。”蔡吉说罢,又回头朝着黄县的方向远目感叹道,“真想快点到黄县啊。”

正如蔡吉判断的那样,使团大约在这日的抵达了黄县城下。话说黄县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气势上来说都远不能与邺城相提并论。然而此刻的张颌却被面前的景象给深深地震撼住了。只见冬日的暖日下,黄县城头旌旗猎猎,长戈林立。一队队衣甲鲜明的兵卒以整齐划一的方阵分列官道两侧。而在步兵方阵的最前端是两组铠甲闪亮的骑兵方阵。

张颌,字儁乂,河间人。原属冀州牧韩馥部军司马。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遂任平贼校尉,成为了袁绍麾下的一大猛将。不过现年刚三十出头的张颌,并不知晓未来会有“河北四庭柱”,“魏之五子良将”等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勇名。此时的他一心只想着到了东莱之后该如何自处。

确实,用三千步骑护送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太守去滨海边郡。明眼人都瞧得出袁绍此举是有意让张颌控制东莱,甚至进而占据东莱。当然袁绍本人都没吩咐,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究的证据或暗示。不过在袁绍麾下供职了三年的张颌,却心知这种通过布置来达成意图的手法,是主公一贯的作风。其目的旨在事情败露之后撇清干系而已。而张颌亦自信凭的武勇与手下将士的彪悍拿下东莱这等偏远小郡乃易如反掌之事。只不过张颌终究有着身为武人的自傲,在他看来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去欺负一个孤女总是有违道义的。

罢了。还是等到了黄县接手防务之后再做打算吧。再说那位蔡府君也是亲袁氏的,主公应该会给其一个不的归宿。倒是东莱郡似乎藏有不少将才。且不说解救北海的猛将太史子义,就是此刻蔡府君身旁的军司马唐山威,亦是少见的青年俊杰。看来到了黄县之后可得费一番功夫才能收服这些将才。

张颌在心中如此暗下定决心之后,下意识地抬起头瞥了一眼身旁的马车。却不想正巧与车内的蔡吉打了个照面。心虚之下他连忙想要低下头装作没看见。哪知蔡吉却冲他投来了嫣然一笑。

“张将军早。此去三里便是东莱郡治黄县,看来吾等今日可在郡府用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