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节 回转之机(2 / 3)

加入书签

仿佛是看穿了诸葛亮的心思一般,蔡吉优雅地回过头冲诸葛亮微笑着说道。“事出紧急。还望诸葛先生转告刘使君,孤与吴侯愿与使君共襄盛举。”

站在蔡吉和孙策的角度跳过诸葛亮与刘备直接面对面地展开谈判最为节省时间也最为有效。所以蔡吉话音刚落,周瑜也跟着用半规劝半警告的口吻向诸葛亮提醒道,“孔明贤弟,关乎社稷之事还需贵主亲自定夺。”

事到如今司马朗与曹仁也已明白蔡、孙两家的意图,虽说凉州的局势还揪着他俩的心,但一想到数月来令他们难做的诸葛村夫终于吃了瘪,两人还是不约而同地向诸葛亮投去了幸灾乐祸的目光。

其实光是蔡、孙、曹三家联手施压。诸葛亮还不觉得难办。真正令他产生动摇的,却是周瑜的那句“关乎社稷之事还需贵主亲自定夺。”莫看诸葛亮年纪轻。出身书香门第的他对于为臣之道颇有一番研究的,心知哪些事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哪些事又不能以臣子之身越俎代庖。所以就算心中再有不甘,这会儿的诸葛亮还是恭顺地拱手应答道,“亮必会将齐侯之言转告使君。”

见诸葛亮选择了让步,蔡吉暗舒一口气,继而举杯敬道,“难得诸葛先生如此深明大义,孤在此敬先生一杯。”

诸葛亮故作镇定却又胃口欠佳的样子完全被蔡吉看在了眼里。虽然眼前的卧龙先生还青涩得好似一枚未成熟的梅子,但一想到对方是青史留名的诸葛武侯,蔡吉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前一世经历过商业谈判的她深知谈判就是一场场融合了权力、资源、信息、时间与压力的心理战。任何一个合格的谈判者都会对即将举行的谈判都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以适应谈判场上变幻莫测的各种情况。蔡吉相信至多一夜的时间对面的卧龙先生便会想出新的应对之策。好在到目前为止蔡吉还算了解诸葛亮的底线,而诸葛亮却并不了解她的底线。所以为了进一步压制诸葛亮,蔡吉决定趁热打铁在宴席上爆个猛料,彻底封死对方的后路。

想到这儿,蔡吉便搁下手中的酒盏,转身向坐在一旁喝得正高兴的孙策发问道,“吴侯,汝说此番护驾迁都者能有几人?”

孙策打了个酒嗝,掰着手指回应道,“孤、齐侯、曹丞相、刘使君四人也。”

“非也。”蔡吉摇了摇头道,“孤以为当算上马孟起。”

当蔡吉提起马超之时,刚将酒盏送到嘴边的周瑜,嘴角扬起了一道微妙的弧度。显然他已经明白了蔡吉想要干什么。但周瑜并没有插手蔡吉与孙策之间的对话,而是任由孙策继续自行发挥。因为他深知有些话由伯符说出来会比他更有震撼力。

“齐侯客气。”诸葛亮大方地举杯还礼,昂首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酒过穿肠的灼热感好似他心中燃起的熊熊斗志。

翌日诸葛亮带着蔡吉的口信回到了当阳城外的刘备部大营。此时的刘备早已获知齐吴联军进抵漳水的消息,并对蔡吉与孙策到来忌惮不已。所以领着众文武在牙帐前等候多时的他,一见诸葛亮便迫不及待地上前拉起对方的手问道,“孔明一路辛苦也,不知蔡安贞与孙伯符南下有何目的?”

孙策也确实没有令周瑜失望,面对蔡吉抛出的包袱,看似醉醺醺的他不以为然地口吻反问道,“依齐侯之见,曹军非马儿之敌乎?”

孙策轻飘飘的一句反问,好似一阵狂风在看似平静的大帐内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头一个绷不住的曹仁豁然起身追问道。“吴侯此话怎讲?”

蔡吉叹了口气替孙策解答道,“不瞒曹将军,马超以进京护驾为名。携数万关西子弟叩关陇西,兵指三辅。司隶校尉元常公虽已领兵支援,然曹军兵寡,胜负犹未可知。”

听罢蔡吉这番解释,莫说曹仁等曹营文武心急如焚,便是坐在一旁的诸葛亮脸色也是刷地一下发了白。要知道蔡吉所说的三辅本是指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来逐渐演化为指代这三位官员所管辖的地区。计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依照诸葛亮之前为刘备量身定制的方略,刘备在夺取荆、益二州后,本应兵分两路北伐中原。其中一路由刘备挑选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另一路由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可如今天子迁都襄阳俨然已是堵住了刘备兵自荆州北伐的道路。倘若再让马超统一凉州拿下三辅,进而获得朝廷正式的分封的话,那刘备岂不是连兵出秦川的路线也被挡住了。

这一刻诸葛亮终于明白了蔡吉和孙策为何要急着夜渡汉水。可是照眼下的局势刘备较之蔡吉与孙策两家更耗不起时间。当然诸葛亮也可以赌钟繇击破马超化解困局。但是这种赌性却又不符合他诸葛亮一贯的做事风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