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节 重拾斗志(2 / 3)

加入书签

耳听荀彧评价蔡吉“怀灭六国之志”。曹操动容之余,忍不住以酸溜溜的口吻插话道。“未曾想蔡安贞竟怀有始皇之志。”

荀彧却是把脸一板,极其郑重地向曹操告诫道,“主公切莫小觑蔡安贞。其麾下谋主郭奉孝曾坦言:余等百年之后,亦为后世楷模,便是另辟蹊径,创亘古未有之制又如何?可见蔡氏君臣皆胸怀鸿鹄之志。”

“好个百年之后亦为后世楷模!”曹操一面拊掌赞叹于郭嘉的豪迈,一面又自嘲着笑了笑道:“孤沦落至此又岂敢小觑蔡安贞。文若,其五者便是孤乎?”

“正是。”荀彧点头道,“主公坐拥中原精华腹地,称霸一方犹如探囊取物。”

言至于此荀彧突然停了下来,向曹操投去了一束意味深长的目光。就见曹操豁然起身,大袖一摆重拾斗志道,“蔡安贞身为女子尚以始皇自勉,欲创恒古未有之制为后世楷模。孤堂堂男儿岂能甘于人后,偏安一隅。刘协小儿裂天下也好,封王侯也罢,大汉江山便由孤来统一!”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曹操摆了摆手将救援之事一语揭过,旋即拉起荀彧坐上胡床向其讨教道,“不知文若对当下局势有何见解?”

荀彧手捻长须,低头沉吟道,“彧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文若尽可道来,孤自当洗耳恭听。”曹操颔首道。在他看来不管荀彧是忠汉,还是忠曹,至少眼下唯有荀彧能替他统筹全局出谋划策。

此刻面对一脸殷切的曹操,荀彧长袖一振拱手坦言道,“主公明鉴,自刘协迁都南下,汉室已难兴。”

曹操没料到荀彧一上来竟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深感诧异的他不禁脱口而出道,“文若何出此言?”

曹操一席话说得荡气回肠,令荀彧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初见曹操的场景。正是这份“知其不可而为之”豪气激励着当年的他一路追随曹操转战南北。此刻热血沸腾间两鬓斑白的荀彧当即站起身冲着曹操俯身一拜道,“主公,彧愿助主公一臂之力!”

同样头发花白的曹操回过身一把扶起荀彧,捻须大笑道,“孤早说过,文若是孤之子房。”

荀彧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掩饰悲凉,作为一个出身名门自幼深受儒学熏陶的士大夫,荀彧决不愿意看着汉室就此消亡。但是数月来局势的进展,却又让他不得不往最坏处想。此刻面对来自曹操的追问,荀彧痛心疾首地分析道,“昔五诸侯灭秦,霸王项羽,弃关中王都,而东归彭城,裂天下,封王侯,世人皆称其沐猴而冠。直至高祖拨乱反正,一统天下,方才四海升平,百姓称颂。当今天子不思统一天下,反倒听信谗言,迁都分封,偏安一隅。长此以往,汉室王气渐失,何谈王业中兴!”

荀彧一席话直说到了曹操的心坎里。话说他曹操不辞辛苦地北战南征还不是为了一统汉家江山。可龙榻上的刘协非但不鼎力相助,反而处处扯他曹操的后腿,到末了竟还做出迁都分封这等自掘坟墓之举。越想越生气的曹操“碰”地一声一拳砸在案牍上骂了句,“刘协小儿误国!”

荀彧自然也对刘协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但眼下木已成舟,便是立马杀了刘协小儿也已于事无补。所以荀彧在深吸一口气,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后。又向曹操规劝道,“主公息怒。现今朝廷南迁襄阳,列国分封已成定局,主公当务之急应理清头绪,重定方略。”

曹操敛起怒容,肃然道,“文若请讲。”

荀彧见状旋即清了清嗓子。沉声分析起来,“主公明鉴,天子迁王都。封王侯,天下至此裂作五份。天子占荆襄,跨蹈汉南,固守自封。此其一。孙策据江东。图天下争衡,此其二。刘备此番虽仅得荆南,然其素有大志,分封后必染指益州,窥视关中,此其三。蔡吉辖齐、燕故地,怀灭六国之志,此为其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