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虚值大钱(2 / 2)

加入书签

这不,诸葛亮的话音才刚落,徐庶便忍不住连连乍舌道,“齐主不愧为女中管子,深得齐法家之精髓。”

糜竺亦跟着倒抽了一口冷气,“如此一来,荆南土产皆贱卖于齐商也!”

“何止土产贱卖。长此以往荆南铜钱怕是皆归于齐也!”习祯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道。

刘备虽不知何为“齐法家”,可眼见众臣一个个都脸色铁青得好似能拧出水来,他自然也能料想得现实情况有多么糟糕。于是乎,刘备当即便将面子问题抛诸脑后,赶紧向诸葛亮征询道,“孔明可有应对良策?”

蔡吉能借鉴后世经验,诸葛亮自然也能以史为镜。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争霸乃是涵盖了军事、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的全方位竞争。所以对于钱荒的解决之道诸葛亮其实心中早有腹稿。事实上他之所以将矛盾指向东莱五铢,一来是要让刘备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二来也是为了给刘备台阶下。有道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倘若刘备像曹操那样老老实实地沿用汉五铢钱,也就不会让荆南沦为劣币地区,进而被东莱五铢专空子洗劫。

“不失黍累?齐主不惧劣币逐良币乎?”这次发出疑问的是时任侍中的殷观。

一旁的简雍也不失时机地追问道,“若有人以次充好,假造东莱五铢,齐主岂不得不偿失?”

所谓劣币逐良币指的是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嫁入豪门的女人最新章节。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而法定价值过高的货币则会充斥市场。不过出现这种现象的前提得要“劣币”拥有“法定货币”的身份。而在金属币时代如果没有统一的政权的话,最坚挺的货币必然是最大购买力的象征。

正如时下的大汉帝国以分裂成多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货币以及货币体系。荆国之外的地区根本不会有人傻到用十个五铢钱去换刘备的直十五铢。倘若刘备制造假币。他也不能太过短斤缺两,否则就会露陷。可这样一来对于缺乏铜料的刘备而言却是得不偿失。

所以诸葛亮跟着便一语点穿道,“若天下一统,劣币自能逐良币。然当今天下已成春秋战国之局,诸侯国币制各有不同。齐主更是严令,齐国境内只可通行东莱五铢。故东莱五铢非但不会为劣币所逐。反因其币值坚挺而深受各地百姓爱戴。”

故而此刻面对刘备的问计,诸葛亮成竹在胸地拱手进言道,“君上勿忧。臣以为当务之急,因先重铸五铢钱以安民心,待钱荒平息后,再布告全境对外贸易皆归官府专营,荆南民间严禁通用东莱五铢!”

果然,这一次刘备不再有所异议,而是郑重其事地向诸葛亮托付道,“善!钱荒一事就交由孔明全权负责也。”(未完待续。)

“若是如此,孤便下令禁用东莱五铢!”刘备杀气腾腾地放话道。

可诸葛亮却是连连摇起了头,“君上明鉴,齐国盛产食盐、绸缎、棉纸、烈酒等物,若禁用东莱五铢,如何购得齐货?还请君上三四而行。”

诸葛亮此话一出,刘备刚刚燃起的气焰顿时就被灭得一干二净。其实诸葛亮完全用不着列举如此如此多的“齐货”,光是食盐一物就足以让刘备当场服软。须知食盐乃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而眼下市面上流通的食盐绝大多数产自齐国。东吴和西蜀虽也产盐,但是因其产量低,质量次,完全无法同齐盐相抗衡。故以齐盐所占的市场份额,蔡吉只要稍稍使点手段就足以令其他诸侯国的盐价上下起伏。至于像荆南这种不产盐的地区则完全就是砧板上肉,容不得刘备说个“不”字。

正是仗着有食盐这张王牌,蔡吉方才敢在小钱肆意的汉末,足量铸造东莱五铢稳定市场。而与食盐挂了勾的东莱五铢,也颇有后世石油美元的架势,不仅能作为硬通货在其他地区通用,甚至在荆国这种“劣币地区”,还可以超值购买当地物资。

其实蔡吉的这些个手段对汉朝人而言也并不算新奇。因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五霸七雄之一的齐国就以商业维持国力,而足量有信用的齐刀币正是齐国商业控制天下数百年的利器。故而此刻只需诸葛亮稍加点拨,在场文臣谋士立马就明白了蔡吉在玩什么把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