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这是本科生写的?(1 / 3)

加入书签

由于人和各种事物一直与无数的粒子发生相互作用,退相干效应会将它们限制在某一个单一的轨迹上面:它们不会在某一时刻处于不同的位置上。如果你研究的时是微观物体,比如电子,那么你就可以很好地将它与外界隔离开,从而观察到叠加现象。当然不是通过直接观测它来证实叠加态的存在,而是让叠加态独立存在,然后寻找物体处于叠加态时会发生的物理现象——这正是科学家们能够确认它存在的方法。“不过系统越大,就越难将其与外部环境隔离开。因此,越大的物体越难处于叠加态中。”

这也意味着‘所有不同的分支’都是真实的,”肯特说,“这些分支里由很多你的拷贝,你要问哪一个是真实的是没有意义的。这些拷贝之间是平权的,它们都是真实的。直到世界发生分裂之前,所有的拷贝都拥有相同的记忆。在很短一段时间后,拷贝之间会产生微小的差别,随着时间的流逝,差别会越来越大。”

多世界的观点可能不符合常识,但它的支持者称赞其既科学又优雅:它依赖于现有的量子力学的数学。你不必引入那些神秘的“额外的东西”来让现实从一种叠加的状态突然变成一种确定的、单一的状态。“没有新的假设或新的物理原理,”华莱士说,“这正是我们认真对待现有理论带来的收获。”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世界理论的信徒——这并不是因为这个理论表面上的看起来很疯狂。毕竟,许多理论在最初构思的时候似乎都很疯狂。今天,没有一个物理学家会因此而退缩。大家不相信多世界理论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有些人,包括肯特,不太相信退相干足以解释世界被分为多个支,在每个分支里,世界就是他们看到的那样。他们担心,要让退相干理论有效地描述现实需要引入额外的假设,至少现在,杜锦完全相信了这一事实。

所以杜锦很清楚,既然让小艾都认为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融合的不同物理环境,想要强行套用在现世恐怕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他的脑海里随即蹦出了一个关于锂电的聚能电池的想法,要知道,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净零世界中,低碳交通和稳定的电力供应需要更强大、更持久、更快充电的电池。可持续的未来电池还需要使用储量丰富的材料和零碳制造工艺。电池是存储可再生电力的最有效方式,但目前技术进展尚不适用于大规模储能。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这是本科生写的?

杜锦的父母执拗不过儿子的劝说,还是回去了融德市,回到学校宿舍后,杜锦和自己的舍友们打了个招呼略微解释了一下这两三天没有回来的原因,就自顾自的上-床了,毕竟马上要到毕业季了,每个人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不管是继续深造和争取在部队中任职,都需要自己非常完善的规划,所以几人也没有多问杜锦什么。

躺到床上,杜锦开始思考自己要从什么技术上入手,太过“孤僻”的技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度,但是对于那些夏国的热门学科和研究领域,杜锦又怕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毕竟温和颂的一顿操作让他对这些现实性的因素,有了一个真正清醒的认识。

“小艾,目前你有什么与现在时代相比,具有突破性价值的技术吗?”

锂离子电池是短期内最可行的电池储能技术,相关研究重点是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延长寿命、提高充电安全性和速度,以及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长远来看,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的下一代电池,以实现更广泛、经济的电气化。国际合作与协调应侧重于识别和试验新的资源丰富的材料,以降低成本、扩大电池使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池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如果足够重视,未来将开发出成本更低、能量密度更高的全新电池。

现在别说夏国,常规锂电已经投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杜锦很清楚,容量、功率、效能和大小依旧是个重难点,恰好的是,小艾那部分可以直接套用的技术中,特装化的锂电在其范围之内,想到这里,杜锦猛地起身,拿起衣服和电话就朝着宿舍外走去,宿舍剩下的人相互对视了一样,李洋轻咳了一声说道:

“咳咳,我们还是关注怎么准备答辩,人家老杜找了对象,又不需要担心成绩,呃.........风风火火一些倒也不是不行!”

好在杜锦并不需要从自己的知识底蕴出发,仅仅是需要重现或者说复制那些血印世界的科研伟人的“绘本”,就可以把一项项远超现实的技术实现开来,而小艾也很快的回应道:

“主人,现在所处的世界和血印世界的技术基础和物理环境都有一些差距,如果以稳定“再生”为基础的话,目前小艾有气候模型、碳循环、数字技术、低碳供热和制冷、电池储能解决方案等数十种,可以按照蓝本与结构式进行快速工业化量产,其余的技术小艾需要根据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则与逻辑进行修改和融合,需要不短的时间。”

杜锦所在的现世和血印世界,说是平行世界,其实可以概述为分支世界的一种,物理学家的测量是唯一会引起世界分裂的手段吗?当然不是。测量本质上是测量仪器与叠加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其他的物理过程同样可以和叠加态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宇宙射线可以处于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叠加态上。如果沿着其中一个方向传播的射线射向蓝星上的一块晶体,那么射线的照射会在晶体上留下轨迹。晶体能有效地测量光线的位置。因为光线处于射向晶体和不射向晶体的叠加态上,晶体进入了留有痕迹和没有痕迹的叠加态。事实上,埃弗雷特的解释也是如此,现实发生了分裂。

比如薛定谔提出了一个着名的思想实验,即在盒子中的猫处于生或死的叠加态。根据埃弗雷特的解释,当你打开了盒子并观察猫的状态时,世界就已经分裂成了两个分支:在其中一个世界中猫是活的,而在另一个世界中猫是死的。

当没有观测者时,我们可以认为世界从一开始就在进行分裂。“根据多世界理论的说法,这从宇宙大爆炸时就已经开始了,”肯特说,“宇宙可能始于一个单一的量子态,但它很快就变成了对宇宙的许多不同描述的叠加。在这些分支中,地球会形成。而在其中一些分支中,地球不会形成。在地球形成的一些分支中,我们会进化,而在其他一些分支中,我们不会进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