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古代之上官府的祭祖仪式(2 / 2)

加入书签

大多数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

“那她是不是长得很漂亮?应该比小翠漂亮很多吧!”

“馨兮是长得很漂亮,小翠的脸蛋生得也很好看。不过,你跟她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只是行事风格上像而已。”欧阳馨语看着小翠定定地看了几眼

“哦,小翠知道了,那馨兮小姐肯定不是我的来生了,我们只是性格相近而已!”听到欧阳馨语这样说,小翠心里顿时有一点点失落。如果,她也能像身边的这位馨语小姐一样,是一个有未来,有故事的人,那该多好!

说话间,欧阳馨语与丫头小翠已经到了正厅祭祖堂,里面的一切似乎都准备好了,只等她们过去仪式就马上开始了。好像有很多长者来了,但是欧阳馨语一个都不认识,那些应该是老爷请来的当地有头有脸的政要和的

“婉儿,快点过来,到额娘这里来反把手洗干净了,等下马上就要给祖辈们上香磕头了!”看到欧阳馨语进了正厅,上官夫人立即小声向她招呼道。

欧阳馨语发现,虽然整个正厅人头攒攒,却鸦雀无声,使整个祭拜仪式显得非常严肃。看此情景,欧阳馨语心里有几分胆怯,甚至是惧怕。她是假冒的上官府的后人,她怕上官府的列祖列宗知道了,会怪罪于她。可是,这么隆重的节日和祭拜仪式,她是没有任何借口且任何办法拒绝的。因此她只能硬着头皮站在那里,一直把头常常地埋在颈项里,不敢抬起来直视正厅正中央上方的上官府列祖列宗的先人牌位。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再者,东汉时的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为生,常因母亲未能按时送饭,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见乌鸦反哺恩情受感,见母亲来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举,于惊慌之余,竟投河自尽。丁兰救援不及,只得一木,于是以之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举流传民间,亦形成日后人们祭祖之习俗的由来。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古代,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大多数是将祖先的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旗族人祭祖与汉族人有所不同,汉人祭祖多半以鸡、鸭、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