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感言:这本书讲的是个什么故事(2 / 4)

加入书签

我的理解是:

再者,是地图和人物丧失新鲜感。

因为第一卷是围绕“神都大赏”来写,所以,绝大部分剧情,都在五大门派,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间打转。

既单调,又不接地气。

一开始没问题,但越往后,我写的越疲乏,甚至对一些固定的场景和人物,产生了腻歪的情绪。

我想让主角不要一直坐在小院里,想让他动起来,主动开拓新地图、人物,但那样又会偏离大赏的框架,且不符合人设。

这个,主要体现在三次演武,以及整个神都大赏期间,前面的几段剧情也有类似问题。

详细说,一个是配角低估主角,主角展现实力后,配角们的态度变化。

另一个,是敌方势力到来,大家很担忧,主角出手解决,配角们态度变化。

这个手法用的太频繁了。

尤其越到后期,配角的数量增加,就会出现大篇幅描写配角们反应的段落,显得很水。

直到写项家兄妹,写青衣出巡,写听雪楼主那两章,我才终于挣脱出来,获得了短暂的新鲜感,很坦白地说,那两章写的很开心,因为终于不用重复写之前的场景和人物了。

等进了道境,有了新的场景,新的人物(三娘、姜姜、裴钱)等,我的创作欲明显提升,再到最近这几章,写群星归位,整体的感觉自我感觉都很好。

2、看点偏离。

如果说,新鲜感丧失主要是我写的痛苦,那看点偏离,问题才更大。

读者老爷看我这破书,想看的是什么?

我当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积重难返,不写或少些吧,担心高潮效果减弱,多写吧,别说读者老爷们烦,我自己写的都想吐。

其实手法本身没错,问题在于频率太高。

我尝试改变,但神都大赏的剧情框架早定死了,就需要通过一次次演武,把配角势力拉入舞台,需要通过一场场擂台,展现每一个势力传承的特点和战斗方式。

而这一类剧情的写法,想要好看,用这种手法可能就最适合。

由此可见,过早地锁定剧情框架,会导致后续发现问题,也没法改,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