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750节(2 / 5)

加入书签

直到王斌实在是忍不住来报,晚餐已经备好,姜星火和宋礼才如梦初醒般地停下了讨论。

姜星火望着宋礼那张变得黑瘦的脸庞,心中充满了信心,有这样一位执着于治河的大员全权处理此事,黄河的治理大计定能成功。

从济宁州出发,北上参观了一下东昌之战的战场遗址,然后姜星火就掉头向西到开封与周王朱橚见了一面,朱有爋扭扭捏捏的喊了声爹,周王朱橚看了眼这在海上漂了好几年都晒成猴子的儿子,一脚把他踹了出去.不过倒是听说朱橚事后偷偷抹了眼泪。

周王朱橚种草药种的不错,王府大半都成了中药养殖场不说,外面的庄田也都种满了,各种草药的集中种植经验,基本总结的差不多了。

周王朱橚从年轻的时候就对医药感兴趣,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保生余录》和《袖珍方》的编撰,后者是一个类似于《家用常见中草药指南》的东西,可谓是条方类别详切明备,极其便于应用,姜星火看了以后如获至宝,当即就决定用这个来免费印刷后配发给医师,提高整个大明乡村的医疗水平。

“而黄河主道是很受雨季影响的,还有暴涨陡落的洪水特点,这样用水泥堤坝把缕堤与遥堤的重心交替过来,就能起到额外淤滩固堤的实效,相当于洪水来的时候,分洪到了两侧,然后等洪峰过后,滩地上的洪水势必仍旧归回河槽,留在滩地的淤泥就可以挖出来了,虽然不能彻底改变黄河的泥沙淤积,但肯定能有相当效果。”

姜星火点头以示赞同:“就是这个意思,对于治理黄河各支流蔓延以至于夺淮入海,用束水攻沙最好,但对于黄河主道,还是束水归槽更好。”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他们从黄河的源头说起,一直谈到了到底选用哪个故道入海口,讨论了河道的走向、堤坝的建设、泥沙的淤积……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两人的讨论时而激烈、时而平和,但始终都围绕着如何治理好黄河这个核心。

治理黄河是关乎河南、河北、山东、黄淮,四个布政使司近千万人口的大事情,黄河治理不好,北方的农业就很难发展好。

而朱橚目前进行的大工程是在开封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医者和学者,有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人,进行一部医学汇总类的巨著编撰,也就是《普济方》。

《普济方》这个大工程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共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身形、诸疾、妇入、婴儿、针灸、本草等上百门分类,包含六万多个药方和二百多张绘图。

这还不止,朱橚又招募了一批画工和农人,专门用来对他中药养殖场的药物和一些常见植物的生长全过程进行记录,也就是《救荒本草》,现在记录了四百多种植物和药物,而且与传统的本草类著作不同,朱橚的描述来自直接的观察,不作繁琐的描述,只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并且描述一种植物即附一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

有了这个东西,姜星火梦想中的中草药集中养殖降低百姓抓药成本的事情,就是真真正正有了可能。

一啄一饮,莫非前定。

其实“究竟要不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和时间去治理黄河”这件事,早在姜星火在诏狱中模拟元朝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决心。

无论花费多少金钱,无论付出多少时间,他都要把宋、金、元留下的这个烂摊子收拾好。

如此一来,南北才能齐头并进发展,大明才没有撕裂的风险。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已是夕阳西下,但两人似乎都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依然沉浸在激烈的讨论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