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137节(2 / 5)

加入书签

朱高煦恍然地点了点头。

李景隆也明白了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

说白了,就是两层意思。

第一层,大明皇帝还是大明皇帝,只不过大明代表的是以汉人为主导建立的封建王朝。

第二层,你爹还是你爹,对四夷来说,朝贡体系是不变的。

“只有百姓知道了什么是民族国家,知道自己是谁,才会有归属感、凝聚力。”

在李景隆的最后一课上。

李景隆尽职尽责地履行了他的捧哏角色。

“姜郎,什么是民族国家?”

姜星火慢慢地、用他们能跟得上的语速说道。

姜星火继续说道。

“当然了,这并不是狭隘的理解为,汉人只认同汉人国家。”

“而是说,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要做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李景隆若有所思,这样的解释,明显比华夷之辩要清晰多了。

“民族国家与传统的封建王朝不同,民族国家的成员,也就是百姓,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庙堂体制。这种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但最主要的是在庙堂体制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主导民族。”

朱高煦听完后问道:“那姜先生的意思是,以后百姓就都不效忠皇帝了吗?还是说,以后就不要番邦四夷这套东西了。”

“当然不是。”

“只是加了个解释的更清楚的说法罢了。”姜星火哑然失笑,解释道:“封建王朝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延续千年的政体,这就是百姓都认同的,所以大明皇帝自然就是百姓效忠的最高对象,否则岂不是乱了?另一面,正如现在的蛮夷要称大明天子为‘大皇帝’一样,以前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意思是一样的。”

“就是说,大明的皇帝,首先是以汉民族为主导的这个国家的‘汉家天子’,其次才是在朝贡体系内宗主国大明的‘大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