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457节(2 / 5)

加入书签

台下在短暂的沉默后,瞬间爆发了巨大的声浪。

曹端竟是着了迷一般,反复念叨着这几句极为简短又极为精妙的话语。

“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之通义通义与通利,公利与私计”

高逊志也是有些震撼,心潮起伏一时难掩。

不过旁人却并未在意高逊志的失态。

刚才汪与立还有些不服气,觉得如果不是爆炸声的打扰,那么自己或许能想出来更好的应对方法。

然而当卓敬说完这段话的时候,汪与立知道,他输了,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应对,都输定了。

但是他不能理解的是,卓敬为什么会这么强?

如果以辩经水平来看,北宋五子、朱熹、陈亮大约是第一档,他们都是能够开宗立派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相当于能自己写秘籍的存在。

再往下,则是孔希路、被姜星火点拨后的姚广孝、未来曹端,这种穷究先贤理论,并基于额外深研所有经义的存在算第二档。

因为只要对儒学稍有理解的人,都能知道,卓敬眼下是拿出了破题开山的立意之论!

能够亲眼见证“义利观”这个被儒家核心命题在争吵了上千年后,有了更进一步的新突破,这无疑是一个必然会载入史册的时刻!

“心服口服。”

高逊志看着台上的卓敬,神色有些莫名。

在声浪稍微散去后,卓敬方才长舒了一口气:

再再往下则是汪与立、高逊志、卓敬、张宇初这种硕儒级别的算作第三档。

第三档与第二档差别在于,第二档有一定的基于继承第一档基础上的开创能力,换言之就是有自己基于先贤秘籍研发的独门绝技,而第三档没有,第三档只是把先贤留下来的秘籍练到了极致。

而第三档,就已经是一个天资聪颖、勤勉好学、有名师指导和学派传承的儒生终其一生努力,所能到达的极限了。

但卓敬的杀招,明显超脱了第三档的水平,直接给“义利观”开创了新的定义和理论分支。

从此以后,义有了三种定义,并且在最高层次上,“公利”成为了通行天下的“通利”,与那些亘古不变的“通义”相提并论,争放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