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293节(1 / 5)

加入书签

但如果是墨者,就得自己下去面对猛虎了,不去便不足以称之为墨者。

当然可以借此来说儒生没有墨者那么高尚,可当真愿意那么高尚的人又有几个呢?

嘴上的批判固然简单,落到实处哪有那么容易。

能够不见到猛虎就驾车狂奔,反而愿意尽其所能的救人便算不易之事了。

墨者降为三千之数,真是因为荀轲跑出来唱反调么?

当然,仁义二字只是最为浅显的说法,是为了方便最底层民众的理解,让他们也能够听明白儒家在说什么。

除了仁义二字之外,荀轲还提出了更高等级也更完善的追求: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

在完成了最基础的仁义之后,还有这些继续向上完善自身的路径,即是道德标准,也是人格境界。

如果有人能够尽数做到这些,便足以称得上圣人了。

荀轲给了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的机会。

只是因为大家嘴上喜欢,却又都不肯去做而已。

违背人性,自然要被人性教育。

人性本恶,恶中求善。

荀轲取的,便是扬善抑恶之路。

伴随着时日的推移,愿意信奉儒家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且不是一上来就要奔着那至高的,无上的大道而去,非要和墨子一样。

而是先管好自己,然后在个人有更高追求的情况下,一点点的去完善,即使做不到,也没有任何的压力,只要守住仁义二字便已足够。

正是因此,伴随着那篇雄文的传播,儒家仁义二字也是声名远播。

无论是底层的逻辑,以及步步攀登,最终抵达圣人的本身的境界中去的过程,怎么看都更加合理和清晰。

打个并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一辆马车只能坐下六个人,而身后有猛虎在追逐六个并不认识的陌生人,那乘坐马车的儒生可以只救五个人,这是不损伤儒家仁义的,在儒家的观念下,没有任何人可以由此去批评他,儒生自己也不必自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