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四民税收论》(2 / 6)

加入书签

反而,从他们从没有思考过的角度,引人深思。

最直观的便是:人无姓名,与草木何异?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似乎在阐述当时,诸侯国的各个贵族之间,将各自的黎民百姓并未看做同等的“人”!

嘶!

【而后时代变迁,造纸、印刷两术兴起,圣贤所学传于民家,隋唐开科举,贫寒子弟也可登堂入室,此为文脉!】

【一国之力,文武皆为两大支柱,武道佑民、文教兴世。】

【凡天下百姓,理应可根据自身意愿,从文从武,如先祖披荆斩棘,建功立业,开传世之家!】

【可此类人终究凤毛麟角,天下万民,大都朴实无华、平平无奇,然虽如此,但一国之基石,却正是万民之力。】

【自秦一统后,虽无奴役,天下百姓皆有姓名,两汉三国,隋唐两宋,选用天下万民之力,却仍然在于两字——赋役!】

却见苏闲的笔墨已经落下。

【税收,国之命脉也。】

【士农工商,称之四民,我大明再细分户籍,本意是让天下迅速安定,抚慰民心,恢复生产,国祚强盛。】

【然,国有外敌,内有匪患,百姓邻里也有纠葛。我大明遂设立卫所,守土安邦;选拔贤臣、治理天下;培养人才,经世济用。另,赈灾抚恤、修桥铺路……此全都需要天下百姓共为一心!】

【可万民有万民之心,天地万物,皆有私心。】

经过这两年多的练习,现在的苏闲的字迹也好看了很多。

而一旁的黄恪,对于自己的念头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他的思绪,却早已经被这通俗易懂的话,给惊得陷入沉默。

他们听得没错,猜的也没错。

苏闲真的是在直指赋役!

可是,这段话他越想越是心中发毛,其中几乎已经透漏了些许本质——并未从他们读圣贤书的角度,去信奉先秦之前的礼教。

【心不能大同,力却可驱用。】

【分封之前,传闻古之部落,有圣贤降临,燧人氏取火,神农氏尝百草,五帝皆大圣,启智传艺,我炎黄一脉自此而盛。】

【分封之时,古之王国贵族,驱使奴仆为己所用,开垦荒田、种植粮食、修筑河道、耕战四野,一人如此,祖祖辈辈皆如此,若非有名有姓之人,只能沦为无名无姓之奴仆!】

【圣贤教化,流转于贵族之手,礼乐之说,传颂于锦衣之家!虽同为人,却天地悬殊,人若无姓名,与草木何异?】

【自大秦启用军功爵位制度,天下百姓皆以沙场征战,人头换大功,凭此一跃而起,改换命格,跨越阶层!此为武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