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经营海外领地(2 / 3)

加入书签

大凉帝国总人口才一千多万,男人不到千万,十五到六十五岁的能胜任劳动的人口五六百万。整个大凉帝国,就靠这些人负责征战,耕种,生产,建设。

可想而知,陈长生是多么渴望人口的增加。

从大凉帝国建国到现在,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卫生医疗也上去了,所以新生儿出生了一大批,足有好几百万,每家每户都有五六个孩子,但这些人口还需要几年之后才能进入社会。

这也是陈长生为什么要搞“上山下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在极力的压榨着这个国家每一个可以利用的人员。就算你爸是李刚,是陈长生,也得出去搞国家建设去。

毕竟,那时候耕地产量太低,养活不了太多人。

人口超过临界点,不是引起饥荒,就是因饥荒引起战争了。

但陈长生创立了大凉帝国之后,情况就不同了。

陈长生带来了高产的小麦、马铃薯和地瓜等农作物和现代的农业技术,而且还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农机具的使用,在河西和陇西、冀州北部,幽州南部的农业带,黍米亩产已经能达到四五百斤,小麦更是能达到六七百斤。更何况还有玉米,大豆,红薯,马铃薯等杂粮做补充。

北方的牧区也为大凉提供了大量的牛羊肉等畜牧产品。

大凉本土人力资源都这么紧张了,所以陈长生也没有发力要把宝贵的人力资源送到海外领地去。

但这次吴广提出要让大凉多派些人过去,又触动了陈长生那根神经。

光占领不行,让当地人称臣纳贡虽然是一个方法,但不长久。一旦大凉帝国本土出现问题,那些边远的飞地就会失去管控,最终从大凉帝国分离出去。

大凉已经能养活起比之前多几倍的人了。

更重要的是,大凉帝国是工业国,国内已经建立起了钢铁,机械加工,石油石化,纺织等产业,产业工人达到了近两百万。

经济的腾飞也带来了城市的发展。

各大城市都有钱去搞基建,过去被战争摧毁的民用设施要新建,老百姓有钱了,要盖房。

以后,大凉还要修铁路,修高速公路,修电站,建立更多的加工厂,这些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