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青州黄巾军(简介一)(1 / 1)

加入书签

此时的青州黄巾军,虽然作战勇猛无比,但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困难。黄巾军经过公孙瓒的不断袭击,丧失了许多辎重财物,使黄巾军的补给发生了困难。另外,起义军的根据地青州,被袁绍的部下臧洪占据,臧洪对黄巾军采取了竭力镇压的政策,这就使得黄巾军男女百余万人口不可能再回到根据地去定居,从事安定的生产和生活,只好随军移动,给养的严重缺乏就成了大问题。曹操就抓住了农民军的这一个弱点,指挥将士不与黄巾军展开正面作战,而是乘机间隔性地袭击起义军,以此来困扰黄巾军。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巾军一面向济北退却,一面给曹操发出一道檄书,说:“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劝说曹操不要“迷惑”,不要和黄巾军为敌。曹操将计就计,对于正处在困境中的青州黄巾军进行诱降。双方一边交战,一边谈判,经过几个月的谈判、酝酿,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冬天,这支强大的山东农民武装终于在曹操所谓的“宽待”条件下接受曹操的收编。曹操收编了黄巾军30余万人,男女百万多口。曹操从其中选拔精锐,重新进行编制,号称“青州兵”。从此,“青州兵”成为曹操的主力部队和他争夺天下的工具。这支军队在以后曹操进行的统一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此为止,轰轰烈烈的山东黄巾农民革命运动也宣告结束了。

摘引自《新闻网》(未完待续)

以豪强地主为阶级基础的东汉政权到了中后期,日益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封建地主和封建官吏兼并土地日益加剧,官府的剥削压迫日趋严重,统治阶级内部、外戚与宦官之间的争斗长期不休。这一切最终导致东汉王朝统治的日趋腐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黄巾大起义。山东地区的青州黄巾军起义斗争构成了这次农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齐鲁大地留下了较大影响。

青州黄巾起义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首先是外戚与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东汉和帝10岁即位,窦太后临朝,窦氏兄弟因此执掌了国家大权。然而宦官也不甘示弱,宦官和外戚先后展开了四次较大的政治较量。一次是窦太后死后,和帝与中常侍、宦官郑众密谋捕杀窦氏兄弟,郑众得势,使宦官的政治势力增强。第二次是和帝死后,安帝即位,邓太后临朝,重用外戚和宦官,邓太后死后,朝中宦官在安帝支持下诛杀了外戚邓氏。第三次是安帝阎皇后兄弟阎显执掌朝政,专横跋扈,安帝死后,宦官集团势力又诛杀了阎氏兄弟,立顺帝。第四次是顺帝时,皇后梁氏兄弟又专权,外戚集团势力达到了顶峰。梁太后死后,桓帝和宦官合谋,消灭了梁氏兄弟及其党羽。梁氏兄弟被清除后,宦官专权现象更为严重。他们横行天下,暴掠无度,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外戚与宦官的激烈争斗后来又演变为东汉后期的代表豪族门阀势力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又导致了两次“党锢”事件的发生。当时宦官选举、征辟不以德才,而是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爱憎为标准,这就严重地侵夺了地主士人进身政治显要的道路。他们与官僚士大们结合在一起,在朝廷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反宦官势力。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9年),宦官诬告李膺勾结太学士,结党营私,诽毁朝廷。桓帝大怒,逮捕了李膺等200多人,并将其终身禁锢。公元170年,桓帝死,灵帝即位,太后之父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辅政,起用李膺等“党人”,并商定诛除宦官。不料事情泄漏,宦官曹节发兵捕杀了窦武、李膺等100多人,而且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远及五属,只要是有官位的,都遭到罢官禁锢的处置。这次党锢事件,既是统治阶级内部激烈斗争的表现,又是大规模的阶级斗争风暴到来的先兆。

其次是东汉后期统治阶级的极端腐败。在中央,皇室腐化堕落严重。灵帝时,后宫綵女数千人,一天挥金数百。为了榨取钱财,灵帝还开西邸卖官,上自公卿下至郎吏都有明码标价。仿效朝廷,地方的吏治也腐败到了极点。贪官污吏,横行不法。刺史、守、令大多由宦官的子弟亲属担任,他们搜刮民财,劫掠妇女,无恶不作。据记载,“济阴太守汜宫、济北相崔瑗等臧罪千万以上” (《后汉书·杜乔传》)。沛相王吉滥杀无辜,“若有生子不养,即斩其父母,合土棘埋之。凡杀人者磔尸车上,随其罪目,宣示属县,夏月腐烂,则以绳连其骨,周遍一郡乃止,见者骇惧。视事五年,凡杀万余人。其惨毒刺刻,不可胜数。”(《后汉书·酷吏王吉传》)当时,山东地区的地方官吏,与中央的外戚、宦官勾结一气,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浊流。

再次,山东人民的悲惨境遇导致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从而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创造了条件。在皇帝、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的重重压迫和剥削下,普通百姓常年辛劳,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破产、逃亡现象日益严重。再加山东地区连年的自然灾害,人民忍无可忍,从东汉中期起,就不断爆发起义。和帝时,在乐安国(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县地)及其周围诸郡,出现了许多小股的农民起义军,他们劫富济贫,四处活动,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地方政权。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剧县(今山东寿光南)毕豪举行起义。他们辗转作战达到平原界,在厌次(今阳信东南)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兵。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七月,山东沿海一带又爆发了张伯路领导的农民起义。张伯路自称将军,率众3000余人,转战沿海一带,杀死地方贪官污吏,声势大震。顺帝统治年间,山东地区特别是青、徐二州的农民,与河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民,同时揭竿而起,打得东汉政府焦头烂额,穷于应付。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在泰山、琅琊地区又爆发了公孙举、东郭窦领导的农民起义。他们不断攻杀官吏,挫败官军,发展到了3万多人,活动在青、徐、兖三州地区。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劳丙、叔孙无忌等又在琅琊、泰山一带领导农民起义。这些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在东汉政府官军和豪族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相继失败了。但是山东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前赴后继,终于和全国农民兄弟一起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

在黄巾起义前的10多年间,山东地区连年发生灾荒,饥饿的农民离开了家乡,到处流亡。那时候,各地又流行着严重的传染病,贫苦民众死亡很多。无钱的农民无法求医买药,只好向鬼神求助。这样,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宗教组织便在人民群众中间迅速发展起来。当时在山东地区流行最广的是太平道,巨鹿人张角就利用它来作为组织号召农民起义的有力工具。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正式爆发,这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前后持续了20多年,参加的人数不下数百万,其活动的地区包括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地区。山东农民在这次起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黄巾起义爆发时,黄巾军的主力分三个地区:冀州地区,由张角、张宝、张梁直接指挥;颍川地区,由波才领导;南阳地区,由张曼成领导。起义军在开始几个月,不断取得胜利。张角领导起义军打败了卢植;颍川黄巾军打败了朱倘;南阳张曼成攻杀了南阳太守。后来,由于东汉政权的全力反扑和镇压,几支大的农民起义军相继被镇压。颍川、冀州、南阳的黄巾军失败后,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仍然高举着黄巾军的旗帜,继续进行战斗。其中比较大的有:冀州的黑山军,有上百万人;并州的白波黄巾军,有十几万人;益州黄巾军,曾控制今四川大部地区等。而最有影响力的、并保存着原有实力的是青、徐两州黄巾军,他们成为后期黄巾军的主力部队。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后,青州成为黄巾军的集结点。徐州黄巾军因遭到徐州刺史陶谦的攻击,全部转入青州,与青州黄巾军会师,因此在当时也有“青徐黄巾”之称。他们转战于冀、青、兖三州之间,不断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支持,同时随着其他各州的黄巾军主力瓦解后有许多将士前来会合,使他们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继张角之后的一支坚强的黄巾军。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军组织的关东联军和董卓相持的时候,青、徐黄巾军得到了发展的机会。据曹丕在《典论自叙》中所说:“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当时的青州(治临淄)刺史焦和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家伙,他的军队虽然兵器很利,人数很多,但还没等起义军到来,他们就望风而逃,不敢交战。黄巾军则从容地在当地组织群众和整顿队伍。孔融是当时的北海(治剧,今山东寿光南)相,由于他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蠢才,结果被张饶等率领的20万大军打得大败,孔融逃到都昌(今山东昌邑),结果又被黄巾军管亥部所包围,多亏刘备派兵来救援才使他得以解围(参见《后汉书·孔融传》)。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一月,青州黄巾军30万大军进攻泰山郡,与太守应劭的军队多次交战,损失辎重2000辆。接着黄巾军又想通过渤海地区和正在东进的黑山起义军会师。当时,黑山起义军以太行山为根据地,声势很大,其实力与青州黄巾军不相上下,如果这两支大军能够汇合起来,统一指挥,就会更有利于起义军的发展壮大。但是,由于北上的青州黄巾军人数众多,在通过渤海地区的急行军中缺乏戒备,结果在东光(今河北东北)附近遭到公孙瓒出其不意的袭击,死3万多人,损失辎重数万辆。当他们渡黄河北上时,又遭到公孙瓒的截击,死者数万人,损失车甲财物不可胜数(《后汉书·公孙瓒传》)。到了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青州黄巾军经过整顿,决定转向进攻兖州,在东平(今属山东)附近打败了兖州刺史刘岱的主力军,杀死了刘岱,农民起义军的声势再度兴盛起来。

刘岱一死,兖州群龙无首,这时曹操的部将陈宫建议曹操乘机接管兖州。于是,曹操派人去兖州劝说众官吏接纳和拥戴曹操做兖州牧。最终兖州众官员鲍信等人同意了此举。鲍信和兖州治中万潜等人亲自去东郡迎接曹操前来做兖州牧。这时,青州黄巾军已经到了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曹操亲自带兵与青州黄巾军在寿张交战。当时的形势是:青州黄巾军有30多万人,久经战斗,士气正旺;而曹操只有几千人的队伍,双方力量对比,曹操明显处于劣势。曹操与鲍信等人率步骑千余人到前沿阵地视察,一直来到黄巾军营地,结果被黄巾军发现,曹操仓促应战,死了数百人,多亏鲍信等人力战,才使曹操得以冲出重围,逃回驻地。曹操回营后,整顿队伍,设下埋伏,再次和黄巾军展开决战,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战斗才将黄巾军击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