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它能改变世界(被吞了,重新修改)(2 / 4)

加入书签

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回头朝杨婵看去,杨婵正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脑,修长白嫩的手指无比的灵活在键盘上噼里啪啦的敲击着,一行又一行程序写了出来。

赵默对于程序不甚了解,只看得懂一部分。

不过,以他此时LV8的智慧,认真看过琢磨之后,还是依稀看得出来杨婵设计的这个程序的大概思路。

只是思索了片刻,赵默有了决定。

很快,大量的文字描述、数字符号以及理论模型无比流畅的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论文的完成度逐渐的升高。

在他身后,见他写论文和写流水作文一样的快速顺畅,杨婵看得是又惊又叹,心道:“这才是真学神啊!”

她想起这段时间以来她程序设计的事情,到现在为止还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这还是算法问题被赵默解决了的情况下,不禁脸上有些发烧。

随后,杨婵默默的收拾了现场。

按照他如今设计的理论和设计,他相信以当前的制造业水平,只需要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从实验室走向成熟的大规模制造,十年内在社会上的渗透率达到50%以上。在正面的影响力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推动了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但是,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个比较严峻的事实,那就是现阶段国内的制造业水平还是非常低端的,距离国外有较大差距。规模是有了,质量还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公布理论和设计,最大收益的,无疑是国外制造业水平很高的那些国家,譬如美帝、小本子。

这对赵默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等收拾完,见到赵默还沉浸在论文的撰写当中,她也开始了自己的程序设计。

时间眨眼即过~

很快,一天就过去了,到了晚上。

赵默经过不断优化调整,终于完成了其中两篇论文的撰写,然后网上看了看相关的期刊,最后决定把这两篇论文投递给了《先进材料》。

投完后,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六点了。

现阶段,我国已经完成了低端制造业的替代,基本上把全球的低端制造业都搬到了国内,处于拼命的攀登中高端制造阶段。这个攀登阶段,直到疫情前后才基本完成,还需要十五年的时间。哪怕他自信他的参与会加速这个进程,但至少也要十年的积累。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还有几个工业皇冠,譬如EUV光刻机这些尖端技术还没完成攀登。

如果是2020年,赵默会毫不犹豫的100%放出他的研究成果。

那个时期,全球没有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可以拎出来和我国对抗,需要“外国”才可以。那时候放出来,受益最大的只有我国、也只能是我国。因为攀登了中高端制造业之后,其它国家已经事实上没办法单凭一己之力搞中高端制造了。特别是在锂电池制造领域,不管是原材料的提炼、电池的制造工艺和下游的产品整合能力,已经彻底失去了和我国抗衡的能力,只有我们出去建厂,给他们输出技术的份了。

“一种用于高性能锂电池的拓扑绝缘体理论探讨~”

“一种新型石墨烯三维多孔载体并负载金属锂作为复合负极材料的理论探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