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三位大爷找傻柱要名额(2 / 3)

加入书签

可惜那时候,外部市场打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潮蔓延,轧钢厂因为产品精度不如国外,就算是价格低上十几倍也卖不出去产品。

再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轧钢厂一万多退休职工的负担压着,曾经创造出无数辉煌的轧钢厂最终倒闭,低价贱卖,成了一些人发家致富的垫脚石。

四合院里的人也为这个招工的消息闹得鸡飞狗跳的。

院子里那些二十岁左右的小青年都纷纷去找易中海和刘海中去求情,希望他们能够帮忙弄进轧钢厂。

可是易中海和刘海中哪里有这个本事呀,他们技术再好也只是一个工人。

真不行那不是还有他呢,他的食材空间足以保证几个师兄弟撑过这段时间了。

傻柱又去了老爹的几个把兄弟那里问了问,最后把一个叔伯的大儿子安排了进去当了轧钢工人。

轧钢厂的主业是轧钢业务,也就是把钢锭融化,加入一些特殊的材料,然后用轧钢机轧成钢带,钢筋,钢丝,槽钢,工字钢等材料。

由于这个年代的轧钢机比较老旧落后,要么是引进日本,欧美的淘汰轧钢机,要么是引进老大哥的傻大笨粗轧钢机。

这些设备很容易损坏,于是就涉及到了维修业务。

厂里的领导虽然平时挺尊重他们的,对他们说话也客客气气的。

但是涉及到招工这些牵扯到具体利益的大事,人家怎么可能卖他们面子。

别说什么厂里没了他们这些大师傅就不行,大师傅虽然不多,但是还是能找到的,又不是什么大科学家那么难以培养。

这个年代进口零部件很麻烦,有的干脆就买不到,于是无论是娄半城的轧钢厂还是后来国家的红星轧钢厂都会开设几个维修车间。

这些车间的人专门负责制作损坏的零部件以及轧钢机难以成型的产品的二次加工。

易中海和刘海中等钳工,还有一些锻工,车工,焊工都属于这些车间。

后来这些车间摊子大了就开始承接别的厂的零部件的制造与维修,还有一些机械零件的专门生产。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轧钢厂快要倒闭的时候,厂里的技术力量甚至能够设计制造工业机床,不太精密的加工设备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