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全重型火炮主力舰考察计划(1 / 3)

加入书签

1903年4月,金瓯号战列舰下水,该舰属于干城级2号舰,是海军备战冲刺阶段的建造追加案中的1艘。

按照原计划,海军准备开工4艘同级舰,以应对俄国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但这1过程并不十分顺利。

干城号、金瓯号早早的就获得了经费,加急开工建造,干城号在开战前入役,金瓯号则踩着战争的尾声入役。

但后续两舰由于经费问题1直处于设计阶段,在此过程中吨位不断放大,开始向着海若级的方向靠近,而具体的建造工作则拖延到1903年11月才定下基调。

然而,就在首舰设计方案——03丙号案于1903年12月底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后不久,元旦海战爆发,这场规模庞大的海战改变了海军,刚放下第1块龙骨没两天的03丙号的建造再次被叫停。

虽说每次飞行表演都能带来极大的关注,但现阶段的飞机也只能用来进行飞行表演了。

相比于被发明了上百年,蓬勃发展23十年的飞艇,飞机依然显得过于年轻。

1899年,谢缵泰制成了“中国”号飞艇,当即受到了东南巡阅府的重视。

甲午战争中,南洋6军第1次使用侦查气球,战争中侦查气球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东南巡阅府在战后制造和购买了不少的侦查气球。

谢缵泰即以此为由向巡阅府推荐自己制造的飞艇,随后携带自己的飞艇参加了北伐,并且证明了飞艇在侦查方面的优势。

海军和海军舰艇设计委员会重新对海战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数轮复现和分析。

海军对于海战中使用的齐射战术进行了讨论,实战证明用覆盖式的火力投射范围可以有效提高主炮命中率。

但如果要真正实现齐射,那就需要战舰采用统1弹道性能的主炮,即相同口径,相同倍径。

随后海6军均采购了1些,但海军的试验并不顺利,1900年秋,在黄海试验飞艇过程中飞艇失控坠毁,后面又出现诸多困难,导致海军最终放弃了飞艇,订购的3艘飞艇中仅有1艘尚且安好。

因此海军对于这次的水上飞机本来也没抱有多大的期望,不过在几次试验看来,似乎飞机与海军的相性比飞艇要更好。

不论怎么说,水上飞机还是引起了海军的1些兴趣,但很快,这点兴趣就要被另1件大事掩盖了

——全重型火炮主力舰

这1概念也才刚刚问世没两年,各国都还在理论阶段,中国海军在这个领域倒也不算落后,而且伴随了国产战列舰的始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