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肃清运司!记住这一巴掌!(2 / 6)

加入书签

科举出身的差异虽然并不能决定一个官员品行和能力的高下,但是足以决定了此人的仕途上限高低。

小皇帝直接一句话给三位大佬干沉默了。

这“贬谪”、“乙科”、“胄子”、“赀郎”几类官员,虽然不是什么精英官僚,但你也不骂人家是“烂人”呀!

堂堂大明皇帝,成何体统!

指定是跟着中山侯汤昊那个武夫丘八学多了!

“陛下言重了,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就因为上次他开玩笑,说要把王鏊调入内阁,结果这老东西现在就开始想方设法地在皇帝陛下给王鏊刷存在感,恨不得直接开口告诉皇帝陛下,王鏊就是他马文升预定的下一任吏部尚书!

朱厚照可不蠢,他一向精明得很,哪里听不出马文升的话外之音。

不过马文升确实年龄太大了,八十岁的老人,这玩意儿那可都是成祥瑞了啊!

既然王鏊如此出色,而且又是天官马文升亲口举荐,让他做下一任吏部尚书也不是不可以。

刘健选择出言打岔,沉声道:“运司污浊不堪且考成畸重,运使等官内无权柄,外无官声,又有重责在肩,其职位自然会被多数士人所厌弃。”

“就运司官员的出身来说,非进士出身者渐多,既因进士群体的刻意回避,更因弘治以后渐拘于资格的选任制度。”

“进士们纷纷谋求留京观政养望以待速进,或出为地方推令以图考选,断不愿陷入运司“膻地”,朝廷不得不被迫转而选用举人、监生填充职缺,此举虽然缓解了运司缺官的问题,但更加致使运司更为人所轻。”

这大明王朝的鄙视链可是一直都存在的。

文人相轻,自古有之。

比如进士看不起同进士,同进士看不起举人。

“所以为了应对官员不愿任职运司的局面,便“顺势而为”,降低了选任标准,“贬谪”、“乙科”、“胄子”、“赀郎”得以充塞其中,其中又以“赀郎”为害最甚。”

“各地运司衙门是安置贬官的常见处所之一,如先帝爷期间,光禄寺官员因监临失职而纷纷被贬谪,除少卿李楘外,光禄寺其他三人均被贬到运司任职,这都是有迹可循的,运司俨然已经成为了左迁之所。”

小皇帝听到这话,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元辅,你这话的意思是……运司本就糜烂,然后朝廷又全丢些烂人进去,所以运司现在就更烂了是吧?”

额,这样说好像也没毛病,只是有些刺耳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