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钢铁!(1 / 8)

加入书签

这些石墨经过粉碎然后被匠人们塑胎成型,放到窑子里面高温烧制十几个小时,那就是石墨坩埚了。

这从古至今的炼钢工艺,分为炒钢、百炼钢和灌钢三种。

紧接着,一车车的石墨被送入了铁厂,然后在铁匠的加工之下,变成了一个个耐高温的模具。

停工一个月,虽然铁匠们不能再炼铁了,但是汤昊承诺的工钱却是按时发放,甚至做到了按天发放,所以铁匠们也不闹事了,反而是对汤昊颇为敬佩,毕竟在这个年代能做到言而有信的好官,那可真是不多了。

有了工钱,而且拿到了工钱,这才是匠人们真正在意的事情,所以他们对于汤昊的命令可谓是言听计从,一车车石墨被送入铁厂后,立刻就成了绝佳的耐高温材料,成为了一座座高炉的内壁建材。

一个月的时间,先前二十座炼铁炉全部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起而起的高炉,高达七丈,直插天穹。

汤昊在刘大虎等一众匠人的陪伴下,开始巡视起了这些高炉。

一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期间王文博等家主也各自回到了家族。

相应地,他们付出了钱和人的代价。

三十六家士族,每家五万两,中山侯瞬间成了百万富翁。

而且在这大明王朝的百万富翁,那可是足以媲美后世的亿万富翁,毕竟银子的购买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高炉普遍高七丈五尺,高炉容积约二十多个立方米——比这个时代任何一座炼铁炉都大,是当之无愧的高炉!

因为旁边就是“石墨之乡”,所以石墨不算什么稀奇东西,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明白它的用处,这玩意绝逼是最好的耐火材料,至少汤昊现在只能使用它的这一个用途。

其实若只是建造一座炼铁的小高炉,直接使用粘土筑造,或者用红砖砌都没很大问题,关键是汤昊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寿命,于是在高炉内衬中,使用了现代炼钢炉才用的高级耐火材料石墨,并且大幅度使用,就是希望这些高炉的寿命可以长久一些。

除了高炉外,在这个月时间内,汤昊还指挥一众匠人打造出了一个个大型风箱,以此提供充足的氧气帮助燃烧,使得炉温能够达到预定值。

然后就是坩埚炼钢了,这是比之炒钢法更为先进的炼钢方式,可惜的是耐高温的材料并不多见,好在汤昊成功找到了石墨。

就连小皇帝得知消息后,也想着打秋风,让左一刀试探性地问了问汤昊,能不能匀一半回去填充内帑,然后不出意料地被汤昊给骂了回去。

嗯,虽然这笔钱是“大风刮来的”,但是眼瞅着组建船队在即,到时候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汤昊自然不可能容许任何人动这笔银子。

在这期间,王显文也带回来了石墨。

事实上,山东青岛是中国石墨工业发源地,有“中国石墨之乡”的美誉。

因此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些家伙想找不到都难,汤昊只是给他们一个脱罪的理由和借口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