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将军的真实目的终于暴露了(2 / 6)

加入书签

刘禅看到这份奏疏后,知道是李衡授意马颙提的,刘禅假装不知道,然后称赞了一下马颙的刚正直言。

这是必然的。

分权而治却也在表面真的运转起来。

例如以前李衡是没有决策权的,事事都得提报,刘禅若无法做主,就写信给关中。

诸葛亮亲自审批。

但现在,李衡手中已经有了决策权,例如新政决策权。

其余名额暂未定,李衡也觉得不能一口气提名太多,毕竟刚开始担任。

李衡提名这些人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鲁芝是魏国投降过来的,这个人有智谋有格局。

赵骧是天水赵氏的长子,将他提拔上来,无疑对西北的商贸影响会更加稳固。

李骧则是江州都督李福之子,让他做大将军史,可以建立与江州官僚的亲密关系。

更重要的是,有了军队指挥权。

主要是指江州兵马,严格意义来说,永安兵马也并入到大将军府的管辖中。

另外,李衡还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提名马颙为侍御史,这个决意被刘禅通过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因为在建兴十四年结束后的建兴十五年,侍御史马颙上奏了第一份奏疏,建议朝廷严惩谯周案。

另外,太府寺、工部皆纳入大将军府管理。

这个目的是为了让经济输出和军事输出一体化,从而达到高度协同的地步。

在建兴十四年的年底,季汉从以诸葛亮一人操权柄而事无巨细,转变成丞相与大将军分权而治的格局。

不过所谓的分权而知,只是表面,其严格来说,诸葛亮一直盯着最高的战略方向,李衡到目前依然是执行者。

诸葛亮有用一言否决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