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二渡黄河(1 / 3)

加入书签

双方拉扯将进入到一个完全未知的局面。

在颍川郡、陈留国的州郡兵被李衡打崩后,汝南郡、陈郡、梁国、济阴郡的兵马已经先后行动起来。

但在司马懿的强令调度下,各郡人马还是行动了起来。

在中军和外军的基础上,曹魏还增设了州郡兵,这是曹操时代就设立的。

例如扬州、荆州、关中、并州、幽州等地的驻防军,都是外军。

魏郡已经是冀州地界,这里常年繁荣,哪里见过战争。

这個时候,司马昭传令给魏军州郡兵的命令也送到了邺城。

就算李衡被赶出去,司马懿也别想继续掌权了。

这些都是地方上操练的乡勇,别说没有铠甲,连武器有时候都无法统一,更没有上过战场。

第338章二渡黄河

六月初一,已经渡过黄河的李衡接到了斥候最新的回报,在黄河南岸发现大量魏军骑兵。

李衡敏锐判断出司马昭耐不住了。

起初关统提出,有可能是魏军其他部的援军到了。

但这个提议却被李衡否定掉,魏军有援军,但司马昭暂时没有援军。

如果邺城被李衡打下来,不仅仅是对河北民生的一次重大打击,更是会引发政治海啸。

邺城是曹魏武牢关以东最大的城市,是商业中心,也是当年曹操设置霸府的地方。

与此同时,司马昭更加意识到,消灭李衡的机会来了。

李衡的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刺激了司马昭的神经。

是维护各州治安的兵马。

或者说,目前的几个军防大佬,都不会立刻援助司马懿。

这不是军事问题,这是政治问题。

曹魏的军制分为中军、外军、州郡兵。

中军很好理解,只属于司州,全部都是精锐,必要的时候,随时从司州派到长安或者扬州协助外军作战。

外军也只属于司州,由曹魏朝廷掌控,之所以叫外军是他们常年驻守在边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