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与丞相的促膝长谈(2 / 3)

加入书签

“你也知道,陇右人丁也不算多,前几年已经征调了一批,如果再从陇右征调,陇右将民力匮乏。”

诸葛亮说的这些,听起来困难重重,但他的语气却平稳而沉定。

从这一点李衡推断出,丞相大概是有计策可以快速恢复关中民力的。

关于军队的思想建设,诸葛亮是有非常深刻的认知的。

正史上,姜维的穷兵黩武,是耗尽民力。

所谓的民力,还包括民众的精神状态。

人的情绪是不容忽视的,这在军事上的专业名词叫士气。

凡是不尊重士气的将领,都死得很惨。

“襄阳要五万,武昌五万,建业十万。”

“虽然我们拿回了关中,但曹魏依然掌握大量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以司马懿之能,给他数年时间,就能消灭曹魏内部的反对声音,并且司马懿一定会和孙权联合对付我们。”

“我们三年内必须攻下建业,与此同时,还要防备在灭吴之际,司马懿对襄阳用兵。”

“为何?”

“不是,是因为制作工序不一样,这种茶用的是发酵工艺。”

诸葛亮继续说道:“我这几年已经陆陆续续让三万益州兵回去,剩下的做了轮休探亲。这一次战死人数就达到了两万之众,伤者三万之多,抚恤金需要两万万贯之多,手中可用兵力只有三万了。”

李衡听得心头一颤,没想到这一次关中损失如此之大。

这不应该啊!

关中汉军是精锐,就算郭淮出动全部的兵力,也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李衡寻思着,看来丞相病重这件事,对士气打击的确大。

李衡便将工艺介绍完,诸葛亮忍不住道:“好,这个方法极好,现在重庆已经在用了吗?”

“二十万!”

“恐怕没有,所以接下来兵源问题是荆州的大问题。”

诸葛亮思索起来,沉默片刻,他问道:“荆州如今有多少兵马?”

“不仅仅荆州面临兵源问题,关中也面临兵源问题。”诸葛亮说道,“我与你的想法是一致的,从益州带过来的兵,常年在外作战,思乡心切,如果再继续让他们待在这里,不但不能持续作战,内部还会出大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