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就看奥斯卡吧(1 / 2)

加入书签

其实内地同样拥有这样的底气。

最起码在影视行业,你是海归又怎么样呢?就算你毕业于美国三大艺校,我们就是不认可!你的名校生文凭就是一张废纸!

因此说,北大清华留学移民海归的都很多,但听说过艺校生有这样的吗?也许八、九十年代还有一些,但进入到新世纪,那就变成珍惜保护动物了。

由此可见,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写华娱文没什么关系,无论怎么样吹逼都行。但真的想要混华娱圈,一定就要拐弯抹角的搭上三大艺校的关系!

就像之前介绍过的《大长今》,这部韩剧爆火,国内起码有上千专家师生扳开来揉碎了反复研究,出现了几十、上百篇的论文。

虽说大部分都是艺校里混职称骗学分用的,但总有一些含金量很高的吧?也能让娱乐圈全面的借鉴参考。

如果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业体系,你就算是再努力、再爱学习,你一个人拉片拉到死,能比得过全国几千号人的集体智慧吗?

要知道,在娱乐圈中,开山怪几乎就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还是在跟风模仿。

别对跟风模仿有什么大惊小怪,这就是娱乐圈里的常规操作。包括港台好莱坞都一个鸟样。甚至内地国营大厂时期同样如此。

容光所说的那些,其实就回到了影视工业的工业体系问题。

影视创作确实很依靠天才。有些天才就是牛逼,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奇迹,让你不服都不行。

然而天才的出现是随机性的。可能是家传,也可能是草根;可能在海外,也可能在国内;可能是学院培养,也可能是民间野蛮生长……

反正一切皆有可能,天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顺便说一句,千万不要和天才对着干,甚至倚老卖老去打压,否则很容易被直接打脸。

天才不常有,但我们抄还不会抄吗?

就用当年姜坤的相声举例:“……我们哥几个看完电影,刚出电影院,就说出了十二个男女主人公,六对谈恋爱的,三个本子妈,四个右派爸?……”

当时姜坤的段子确实很不错。这就是在嘲讽电影剧情雷同,到处都是跟风模仿。

由此可见,当有了完整的影视体系,再怎么样的天才,能比得过正规集团军吗?

就如同好莱坞那样,全世界的天才,最终都会到好莱坞,否则早晚会被淘汰!这就是好莱坞拥有的底气。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郭德刚。无论怎么评价,在相声领域,此人就是个天才。你说姜坤是不是吃错了药?他就是要对郭德刚血拼到底?

要知道,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姜坤的名气要比郭德刚大多了,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还有官方加持的金身,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佳作。

可是到最后呢?落了个心胸狭隘、打压晚辈的小丑形象?这又何必呢?

如果聪明些的话,谁又会主动凑上去,做个天才的垫脚石?

然而天才是不可预测的,影视工业却可以系统培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