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迷障(1 / 3)

加入书签

刘璋一边要倚仗庞羲的统兵之能,一边又要提防他,但又不能让庞羲惧怕而拥兵自立。

刘璋看似软弱,最终却能将他父亲留下的骄兵悍将都拿捏住,该杀的杀,能收服的也都收服,所以绝对不是后世常人眼中的愚蠢无能之辈。

而且刘璋软弱的性格,有可能也是他给自己刷上的一层外衣。

在刘焉修筑的、宛如皇宫一般的州牧府内,别驾张松向刘璋进言道:

“明公,张松本已说动曹丞相,请他派兵夹击汉中,可惜某人督战不利,曹丞相的援军还未至,他便先退兵了,以致我军错失良机,还请主公严惩战败之人!”

刘璋左手捏着右手食指,尴尬地说:

“子乔,庞护军虽然没能攻下阳平关,但允许他撤兵的乃是本牧,这错不在护军,而在本牧,你就不要怪他了!”

说罢,刘璋给了庞羲一个放心的眼神。

当张松返回成都时,已经是秋后了。

与他同时抵达成都的,还有护军庞羲所统领的败兵。

刘璋迫于压力,派兵攻打汉中。

庞羲的三万大军却被霍峻严严实实地挡在阳平关外,在进攻两个多月都没能取得成效后,庞羲不得不请求刘璋退兵。

刘璋见此情景,也只能先让庞羲回师。

庞羲见状,老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反倒耀武耀威地环视群臣。

别看庞羲现在仗着刘璋的支持这般神气,但他其实也曾和刘璋有过嫌隙。

不过在建安五年赵韪发动的叛乱中,庞羲立过功。后来庞羲想拥兵自重,但在同僚程畿的劝诫下作罢。

刘璋和庞羲的嫌隙也就此修复,但恃宠而骄是难免的。

总之二人的关系很是复杂,并非一般的君臣。

当然,刘璋愿意回师的前提,乃是因为他在刘基夺汉中的事件中并非一无所获。

得益于刘基逐走张鲁,原本被张鲁夺占的巴郡各县邑,如今都回到了刘璋的手中。

收复巴郡,难免让刘璋有些沾沾自喜,所以对于庞羲出师不利一事,刘璋也就没有追究。

只是刘璋不追究庞羲的责任,自然会有人找茬。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当上卧底的张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