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操固守(1 / 4)

加入书签

但人心这东西实在有些飘忽不定,难以量化。

在曹操眼中,澺水之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只是该如何逆转劣势,着实让曹操犯难。

秦楚两国的差距,是硬实力上的差距,除非曹操能够再次创造“火烧桑泉”那样的奇迹,否则胜算不高。

“火烧桑泉”让曹操在绝对劣势中战胜了袁绍。

澺水之战,秦军战败,且看似损失不小。

但曹操果断地选择壁虎断尾求生,让秦国的精锐部队基本都得到保全。

战死在澺水河畔的秦军,只有朱灵、高览两部有些精锐士卒,其余如夏侯尚、路招等部其实都掺杂了大量新兵。

朱灵和高览两部在与楚国御林军的战斗中死伤了千余人,损失不轻,但仍有三千余人跟着秦军大部队撤入了平舆城。

所以澺水之战中,曹操真正损失掉的精锐,应在两三千之数。

路径依赖下,曹操第一个想到的念头便是伺机烧毁楚军粮草。

然而这个想法却被贾诩否决。

平舆城公府内,贾诩为曹操分析道:

“大王,楚军粮草屯于寿春、阳泉二城,粮草转运又全靠澺水、汝水、颍水等河道运输。

“我军缺乏战船,光是截粮道都难以实现,更遑论渡河袭取寿春、阳泉二城了。

这个数字不算小,但相较于大部队的保全,还可以接受。

平舆城中,曹操仍然握有一万多精兵,普通士兵和新兵加在一起也有三四万之多。

因此,淮北的战局远没有因为一场澺水之败而走向糜烂。

不过战局对秦军不利是可以肯定的,秦军在一开始本就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澺水之战真正的影响,并不在双方兵力变化上,而是在人心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