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两广政权(2 / 2)

加入书签

龙剑铭的革命策略,是岑春煊深深赞赏的。流最少的血、花最短的时间完成革命,推翻满清建立新政权。这,需要准备,准备好了以后需要等待时势、机会,而时势和机会往往又是高明如龙剑铭这样的人主动创造的!

想通了这些的岑春煊,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却反而觉得心里堵得更慌,觉得眼眶和鼻梁在一阵阵的发热!激动的感觉,一种找到办法实现自己抱负后激动得想哭的感觉……

最新全本:、、、、、、、、、、

龙剑铭在电报里提出,要把两广新军尽量扩充成跟四川新军一样编制规模,还要在两广、云贵范围内,参照四川新政的实例,有选择地展开低层次政治改革和基础经济建设。这些课题,对两广来说,显得太大了一些。不过,电报里提议由龙剑铭、张之洞、岑春煊三人联名上奏朝廷,争取废除科举制度,采用新式学制,加大外派留洋的力度。这个建议虽然在短期内不会解决建设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是一旦贯彻下去,3-5年之内,中国就会涌现出一大批知识分子。有了这样的群体,进行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就容易得多!

实际上,岑春煊一直都很重视教育,这到两广两年的时间里,在广州、肇庆、湛江、邕州、桂林等地开办了不少的中等学堂和广州的高等学堂,如果加上海军、陆军办的军事学堂的话,岑春煊在教育方面的成绩可以说是斐然卓著的!

而事实上,岑春煊为官广州两年,是很得民心的!办教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推行新政并不只是教育方式上的改革。岑春煊也主张兴工商,所以实实在在地给工商减了税收;岑春煊也要练新军,而且练军的成绩仅次于四川,但是他并没有加重地方的税收来获取,而是通过与广西起义军的默契配合获得了大批的朝廷战费;岑春煊推行廉政,精简旧军,裁撤冗员,兴修湛江军港、加固虎门炮台……

得民心者招人恨!封建文人和官僚阶层是很痛恨岑春煊的,这人一上台两年功夫不到,20多个知县以上的官员就倒霉了,免职的降职的发配的……于是乎,在中国就出现了四屠的说法:一屠庆亲王奕劻,屠财!二屠额附龙督办,屠洋!三屠直隶总督袁世凯,屠人!四屠两广总督岑春煊,屠官!

在现时岑春煊的心里,仍然纠集着许多的矛盾。民兴会他加入了,可并不代表他已经跟满清彻底划清了界线。一直在试图通过办洋务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一直暗中支持君主立宪以使政治清明的他,始终还是牵挂着颐和园里70岁的慈禧。对这个老佛爷,岑春煊是又感激又担心又愤恨,这种感情,是一个臣子对提携自己的太后的感情;也是一个臣子对老佛爷将来处境的担心;更是一个臣子、一个中国人对当权者侈糜逸乐、卖国求荣的不齿!20来岁时的岑春煊,曾经想到过拔刀南向,力抗法夷于镇南关。10多年过去了,在官场上打混了10多年,当初的锐气、豪气已经在慢慢的消磨,而思想却越来越成熟,可以透过很多的表面现象去分析到事物的本质。

也正是因为这样,萨镇冰和周昆两人的破釜沉舟之举才没有动用,安排在总督府周围的精兵悍将得以悄悄地撤离。这些,当时的岑春煊并没有想到,也没有一点的感觉。他是在震惊!震惊于蒙古族海军耆宿萨镇冰对朝廷的背叛,震惊于自己视做心腹密友的周昆对自己的背叛!同时,有着政治修养的总督也从这些背叛中,从现实的中国状况看到,自己也不得不背叛曾经忠心服侍过的朝廷,背叛满清皇族!没有别的道路可以走通。

赵尔巽给慈禧的三策,所有的督抚们都是得到庭寄而心领神会的。朝廷容不得变法维新,容不得立宪改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慈禧对权力的迷恋,满清对中国整个民族、对国家的尊严、对领土的完整从内心里的轻视!

革命,曾经盘旋在岑春煊的脑子里。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革命,变革命运!在中国被列强肆意宰割,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不革命,只能等到去亡国、去灭种…….

岑春煊同意革命了,可是他的出身、他的人生经历和见识,又容不得革命这个带着暴力和血腥的词汇给孱弱的中国雪上加霜,给环伺的列强一个完全瓜分中国的借口!不在其位难谋其政!不在岑春煊这个位置上就感受不到压力和责任,他不能向青年学生那样,不能象10多年前的自己那样,仅仅凭着脑子里的美好愿望和满腔热血就去革命!政治,永远不是那么的简单的事情。中国政局的变动,不仅仅是中国关起门来一家子商量一下,打一架就可以决定的!各国在中国的利益和对中国那怎么也掩盖不住的野心,势必导致各国的干涉,甚至是就势霸占中国,让中国完全沦落成列强的殖民地……中国,这几十年来的革命还少吗?太平天国引来列强的驻军租界,义和团带来了辛丑条约和几乎使全中国人破产的庚子大赔款。如今,龙剑铭的革命会带来什么?这场箭在弦上的民族独立革命能不能避免以上的悲剧呢?

对龙剑铭,岑春煊是打心眼里佩服的!能孤身一人在美国闯荡出那么大的产业,能主动配合外交促使美国废除《限制来美华工条约》,能让美国主动免除庚子赔款,能把四川建设成为当今中国首屈一指的省份,能把英军1万多人变成中国的战俘……还有什么事情是这个额附、一品大员、民兴会总裁(总执委的名称在上次会议以后改称总裁)、几十万新建陆军和海军的实际控制者所不能做到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