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二 对弈中(2 / 2)

加入书签

水军们针对《快乐传说》中男主角为了保全孩子,竟然虚与委蛇的替东瀛人作伪,不管走到哪都是以自己孩子的生存为第一要务,就算最后的爆发也是为了吸引东瀛人注意力,从而让孩子能活下去为要点,将《快乐传说》塑造成了一部宣扬苟且偷安,不敢与侵略者作斗争,侮辱了抗战中那些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抗战烈士的电影,呼吁着有血性的华夏人共同抵制。

再加上《快乐传说》中从头到尾没有展现过社团成员们的抗战英姿,反而是略微凸显了七七事变时,国名党军队的誓死抗击,以及之后北平的不战而降。这与华夏新政府所书写的抗战历史完全就是两码事。不受政府好之下,《快乐传说》当然不可能如《英雄》那样获得政府部门默默无声的鼎力支持。

在《快乐传说》营销团队准备拿下居民大会堂作为首映礼现场,却受到步步掣肘,最后反而是后来的《英雄》取得了资格后,感受到了政府无声打压的《快乐传说》营销团队不得不通知远在美国的江河回国,主持后期的营销工作。

ps:关于张大导演捐助希望工程的问题,本人查了诸多资料,都没有任何新闻有过相关报道或回顾。反而是查到05年时印尼海啸,张大导演大手笔的个人捐出了0万人民币,之后国内0年地震大导演捐了0万,0年的那次与《山楂树》剧组共同捐了0万。

或许张大导演还有慈善行为都是悄悄的,但从新闻上不难出,张大导演与伟大的政府一样,都是厚外薄内。本人讨厌此人由来已久,喜欢张大导演的也别来和我辩,不我的文章就行了。

最后,华夏第一独裁者秦始皇,为了造福苍生不得不在大一统的过程中施以暴行,这些只要最终目的是好的,那么过程就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一档独裁的新政府也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过程虽然不是很对,但只要最后是为百姓谋福利,失德失法的过程就应该不去深究。

有了以上三点总纲,张大嘴已经可以拿着《英雄》去寻求政府支持了。当然,对于《英雄》的宣传,当然不能宣传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洗脑的正确手段是于不知不觉之中完成。

找到了杀手锏,张大嘴兴致勃勃的带着《英雄》去进行献映。相信有了政府为后台,《英雄》也能如当年的《一个也不能少》一样获得不俗的票房。

有了良好的信心,张大嘴略微辗转后就与相关领导达成了君子协议。之后张大嘴将好莱坞舶来的经验,结合华夏内陆的特殊环境,趁着江河前往美国参加奥斯卡的机会,砸出手里的千万美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宣传。

张毅谋的名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再加上一千多万美元片酬力邀的大腕巨星李联杰、梁潮伟、张蔓玉、陈祷明、甄紫丹加盟,辅以杜可峰的摄影、谭盾的音乐、程啸东的武术、和田惠美的服装和人物设计、帕尔曼的小提琴、华夏星特技制作为全片制作的将近半小时,耗资八百万美元的特技,《英雄》剧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为《英雄》品牌注入了强大的票房吸引力。

有了这些大腕,张大嘴自然组织着大腕们三不五时的接受采访,通过大腕的魅力吸引人们对于《英雄》的好奇。此外,讲述《英雄》拍摄过程的纪录片《缘起》也适时推出。这部专门为《英雄》而诞生的纪录片,采用纪实手法,从首都到敦皇,从久寨沟到横店,历时三年共一千多个日夜跟踪拍摄而成,刻画了《英雄》从张毅谋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到最终成为一部成熟电影作品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这部记录片,使观众有机会第一次与《英雄》的创作和诸多明星亲密接触,从而强烈地勾起更广泛的人群对《英雄》产生好奇与期待。

《缘起》带来的热潮未灭,在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扶持下,《英雄》的漫画、小说、邮票等相继快速面世,形成一浪接一浪澎湃之势。到了顶峰时期,更是大手笔的包机前往首都,在极具政治象征意义的钓鳖台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首映礼签约仪式,将首映日期定在了暑期档兼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六月二十日。

《英雄》宣传过程中带来的多个内陆第一,使广大群众对《英雄》的品质产生了莫名的信任。国人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有本事的才能闹得凶,且还有了政府为其作背书,《英雄》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优秀国产电影。

宣传自己是一方面,张大嘴也没忘记打压《快乐传说》。雇佣一帮水军冒充德国华人,开始了对《快乐传说》展开批斗。

《英雄》是典型的牺牲小我或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百姓,从而实现大我,完成统治者的宏图伟愿。而《快乐传说》则是典型的顾小家,无大局意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